[实用新型]一种具有3D效果的抗菌食品包装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2327.5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2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胡黄卿;曾晓红;罗杰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85 | 分类号: | B32B15/085;B32B27/06;B32B27/10;B32B29/00;B32B33/00;B65D6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效果 抗菌 食品 包装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于表面显示3D图案的包装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强度,抗菌性且可于表面显示3D图案的食品包装材料。
背景技术
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量越来越大,各种生、熟食品均需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包装袋材料。现有食品包装膜,包装材料一般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铝箔和聚乙烯结构。虽可以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但大部分原料仍为不可降解塑料材料,会带来白色污染,为了环保的需要,多种可降解膜被开发,但由于其性能和成本上的问题,在需要较好力学性能要求的包装应用领域仍未能大量的替代塑料膜。同时,食品包装要求包装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性,普通的食品包装材料也无法满足。同时,随着产品竞争的激烈,美观的外观已经作为产品附加值的一部分,3D图案无疑较传统的二维图案对人们尤其是儿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将其引入食品包装领域将提高包装的品质及其产品的附加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具有抗菌性的可显示3D图案的包装膜材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3D效果的抗菌食品包装材料,包括图纸本体,其特征在于,图纸本体上方设有立体光栅材料表层,图纸本体下方设有抗菌膜层,抗菌膜层下设塑料层,塑料层下设铝膜层底层。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光栅材料表层和图纸本体、图纸本体和抗菌膜层、抗菌膜层和塑料层之间均通过热熔胶黏合。
进一步的,所述铝膜层可采用真空溅射法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膜层为以为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植物纤维微晶、壳聚糖,并配合少量食品级增塑剂和脱膜剂混合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层可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或其它符合食品安全的热塑性塑料膜。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光栅材料表层的厚度为0.3-0.8mm,图纸本体的厚度为0.1-0.4mm,抗菌膜层的厚度为0.1-0.3mm,塑料层的厚度为0.2-0.5mm,铝膜层底层的厚度为0.05-0.1mm。
进一步,所述立体光栅材料表层包括硬质透明聚酯塑料里层和压印有光栅纹的透明可塑性塑料软膜外层,硬质透明聚酯塑料里层和透明可塑性塑料软膜外层经压制贴合成型为双面光滑板材,所述立体光栅材料表层通过硬质透明聚酯塑料里层与图纸本体相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构成方式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以下内容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图纸本体2,图纸本体2上方设有立体光栅材料表层1,图纸本体2下方设有抗菌膜层3和塑料层4,塑料层4下设铝膜层底层5。
所述立体光栅材料表层1和图纸本体2、图纸本体2和抗菌膜层3、抗菌膜层3和塑料层4之间均通过热熔胶黏合。
所述铝膜层5采用真空溅射法覆于塑料层4之上。
所述塑料层4为聚乙烯塑料膜。
所述立体光栅材料表层1的厚度为0.5mm,图纸本体2的厚度为0.2mm,抗菌膜层3的厚度为0.2mm,塑料层4的厚度为0.3mm,铝膜层底层5的厚度为0.08mm。
所述立体光栅材料表层包括硬质透明聚酯塑料里层和压印有光栅纹的透明可塑性塑料软膜外层,硬质透明聚酯塑料里层和透明可塑性塑料软膜外层经压制贴合成型为双面光滑板材,所述立体光栅材料表层通过硬质透明聚酯塑料里层与图纸本体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且其工艺制作流程简单,加工方便,通过立体光栅材料表层即可观测到惟妙惟肖的立体图案,还具有较好的包装强度和抗菌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2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电启动用小双联齿轮
- 下一篇:形成具有最终截面积的绝缘导体加热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