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红外检测功能的安全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4387.0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5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云;纪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希云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段秀瑛;王月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红外 检测 功能 安全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红外检测功能的安全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输液普遍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对病人进行人工输液,输液过程主要依赖于人工监控,需要护士或陪护人员时刻关注,避免由于监管疏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现有的输液器自动检测装置,在输液管上固定红外检测装置,通过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输液液体对输液过程进行监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监护的劳动强度,但是这种红外检测装置通常是直接固定在输液管上,不能根据需要调节检测装置在输液管上的位置,且一旦检测装置采集输液信号出现错误,输液管液面持续下降且人工监测不及时时,也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红外检测功能的安全输液器,可实现对输液过程的自动监控,提高输液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红外检测功能的安全输液器,主要由输液管本体和红外检测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管本体左右两侧的管外壁上设有纵向滑槽,所述的红外检测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红外接收装置和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与红外发射装置中间通过横向连杆安装于纵向滑槽上,红外检测装置上还设有对红外检测装置位置进行调整的提拉手柄。
优选的是,所述的纵向滑槽上设有对液面进行非接触检测的液体感应片。
优选的是,该输液器还包括报警器,报警装置与红外发射装置和液体感应片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并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的纵向滑槽上设有对红外检测装置进行定位的定位螺栓。
优选的是,所述的纵向滑槽上安装有对红外检测装置进行精确定位的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1)该输液器的输液管左右两侧设有纵向滑槽,红外检测装置安装于纵向滑槽上,并可在滑槽上自由滑动,红外检测装置中间设有横向连杆,保证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红外检测装置上还设有对红外检测装置位置进行调整的提拉手柄,方便对检测装置的位置进行按需调整;
(2)该输液器的纵向滑槽上设有对液面进行非接触检测的液体感应片,实现对输液管中输液液滴的安全检测,当输液管液面突然下降时,液体感应片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看护人员及时发现输液故障,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液管本体,2—纵向滑槽,3—红外检测装置,4—连杆,5—提拉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具有红外检测功能的安全输液器,主要由输液管本体1和红外检测装置3组成,所述的输液管本体1左右两侧的管外壁上设有纵向滑槽2,所述的红外检测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红外接收装置和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与红外发射装置中间通过横向连杆4安装于纵向滑槽2上,红外检测装置3可在纵向滑槽2上滑动,红外检测装置3上还设有对红外检测装置3位置进行调整的提拉手柄5,需要调整红外检测装置3的位置时,通过提拉手柄5,带动红外检测装置3在纵向滑槽2上进行移动,通过纵向滑槽2上设有的定位螺栓对调整后的红外检测装置3进行固定,且向滑槽2上安装有对红外检测装置3进行精确定位的刻度尺。红外检测装置3还与液器上的报警器电连接,当红外检测装置3无法检测到输液信号时,红外检测装置3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看护人员及时发现输液故障,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发出报警信号。
该输液器的纵向滑槽2上设有对液面进行非接触检测的液体感应片,液体感应片与输液器上的报警器电连接,即报警装置与液体感应片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当液体感应片感应到输液管中的液面突然下降时,液体感应片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看护人员及时发现输液故障,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发出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希云,未经刘希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4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