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6018.5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容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容云 |
主分类号: | H02S20/00 | 分类号: | H02S20/00;H02S40/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小粤;樊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准槽式点 聚光 太阳能 利用 装置 | ||
1.一种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和底座,所述底座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架两侧;
多个点聚光元件,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架两侧的底座上,形成准槽式结构;
多个光电转换装置,位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相对的一端,所述光电转换装置与所述点聚光元件数量相等并与所述点聚光元件一一对应,所述光电转换装置的受光口朝向所对应的点聚光元件并位于所对应的点聚光元件的聚光焦点处;所述多个点聚光元件接收并汇聚太阳光,所述多个光电转换装置将所述点聚光元件汇聚的太阳光转换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聚光元件为反射式点聚光元件,所述点聚光元件的焦距为0.8m-1.3m,每个所述点聚光元件相对于对应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入射角小于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聚光元件为抛物面反射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面反射镜的受光面积为0.25m2-0.65m2,所述抛物面反射镜在所述光电转换装置的受光口形成的入射光斑面积小于35mm*35mm,所述受光面积与所述入射光斑的面积之比大于2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面反射镜的焦距与所述受光面积的平方根之比大于1.3且小于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包括:
多个光伏电池,分别设于导热电路板上,用于将所述点聚光元件汇聚的太阳光转换为电能;
多个所述导热电路板,用于分别固定每一所述光伏电池,并传导所述光伏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能;
多个导电片,分别设于所述导热电路板上并分别连接所述光伏电池,用于向外部电路导出所述光伏电池产生的电能;
散热器,连接所述导热电路板,用于导出所述光伏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能;
外壳,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电池、导热电路板、导电片和散热器,并设有受光口,所述光伏电池通过所述受光口接收所述点聚光元件汇聚的太阳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为多结砷化镓光伏电池,每个所述光伏电池的受光范围为10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的数量为四个,呈四方形矩阵排布形成光伏电池组;其中,对角布置的光伏电池相互并联并分别连接保护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的点聚光元件所对应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光伏电池组之间相互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装置还包括二次聚光器,所述二次聚光器包括光输入端和光输出端;所述光输入端设置多个光入射口,所述多个光入射口呈矩阵状密集靠拢,所述光输出端设置多个与所述光入射口一一对应的光输出口,所述光输出口光学连接所述光伏电池;所述二次聚光器对从所述受光口射入的太阳光进行二次聚光并将所述二次聚光后的太阳光射入所述光伏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容云,未经容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60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光伏电池板PID效应的电路
- 下一篇:三维控制平台限位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