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散热功能的手机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8118.1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庆春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何耀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功能 手机 无线 充电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散热功能的手机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如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给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带来了不少的便利,然而智能手机大多是较为耗电的,那么给智能手机充电则变为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现有的情况下大多是采用有线的方式为手机充电,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因环境或是其他条件的限制,使得较为不便,同时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因充电过程中使用手机不当而造成爆炸等情况的发生等。虽然现在也有一些采用无线设备给手机充电,但是因其不能很好的控制其无线充电设备的在充电时所产生的温度,而造成手机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使得手机因充电而产生爆炸的隐患也是不断提升。其次,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的外形大多较大,且成本也较为昂贵,不适于普通用户群体。再者,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在对手机充电时,会对手机内部的电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解决现有无线充电装置因不能很好的控制其充电时所产生的温度及其自身的较为庞大的结构,而提供一款带散热功能的手机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带散热功能的手机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充电套、充电接收模块和散热装置;所述的充电接收模块设于充电套内,所述的散热装置设于充电套背面,该散热装置对应充电接收模块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充电套包括充电套外壳和充电套内衬,所述的充电套内衬固定设于充电套外壳内。
进一步,所述的充电套内衬卡扣于充电套外壳内。
进一步,所述的充电套内衬粘接于充电套外壳内。
进一步,所述的充电接收模块包括充电接口、接收电路和接收线圈;所述的充电接口一端与手机连接,另外一端与接收电路电连接;所述的接收电路的另外一端与接收线圈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散热装置为散热片,该散热片卡扣于充电套背面。
进一步,所述的隔磁介质设于充电套的内侧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便于普及。具体的说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洁灵巧、通用性强适合于所有智能手机使用,且不会影响手机的美观性;2、散热效果特别好,不会因手机在充电时,散热不均匀而造成手机局部过热,而影响手机的性能乃至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充电套、10-充电套外壳、101-导热硅胶、102-散热片、11-充电套内衬、2-充电接收模块、20-充电接口、21-接收电路、22-接收线圈、3-隔磁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3中所示,本方案包括充电套1、充电接收模块2和散热装置;所述的充电接收模块2设于充电套1内,所述的散热装置设于充电套1背面,该散热装置对应充电接收模块2设置;所述的充电套1包括充电套外壳10和充电套内衬11,所述的充电套内衬11固定设于充电套外壳10内,所述的充电套内衬11既可以是卡扣于充电套外壳10内,也可以是直接粘接于充电套外壳10内;而在本方案中采用是将充电套内衬11卡扣于充电套外壳10内;在本方案中,所述的充电接收模块包括充电接口20、接收电路21和接收线圈22;所述的充电接口20一端与手机连接,该充电接口20另外一端与接收电路21电连接;所述的接收电路21的另外一端与接收线圈22电连接。在本方案中,所述的散热装置为散热片102,该散热片102卡扣于充电套1背面,对应着接收模块2中的接收电路21设置;且在该散热片102与接收电路21之间还设有导热硅胶101,以便于更好的传递热量和散热。在本方案中,所述的接收线圈22一面附有隔磁介质3,该隔磁介质3设于接收线圈22与充电套外壳10之间,也即是隔磁介质3设于充电套1的内侧面。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充电套主要是由塑胶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庆春,未经杨庆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8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血液控制导管的孔阀
- 下一篇:避雷器、绝缘横担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