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丝机、切梗机进刀机构快速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8374.0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8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友忠;李鹏超;蔡克印;李霆钧;许荣华;陈庆春;王桂松;王道铨;代宁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7/14 | 分类号: | A24B7/14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丝机 切梗机 进刀 机构 快速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调整装置,尤其是指烟草设备中切丝机、切梗机进刀机构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SQ系列切丝机、切梗机的进刀机构中,刀片需一头高一头具有一定的倾角设置,以减切削阻力,刀片是由左、右两个刚性连接的推刀块沿进刀方向推动的。切丝机、切梗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机械磨损(如:推刀块磨损等),经常出现两个推刀块与刀片的两个接触面不能保持在一定倾角的直线上,致使换新刀后刀刃一端过高,延长了磨刀时间;并且由于刀片与运行轨道两侧不平行,造成卡堵,使刀片进刀困难。
以前的解决办法是将左、右推刀块整个拆掉,再重新装上以达到两个推刀块与刀片的两个接触面保持在一定倾角的直线上。
上述解决办法的缺点有:①拆装较多零部件,不仅步骤繁琐、且易将零部件损坏,更换零部件会增加维修成本。②一次调整未调整好时,需反复调整直至两推刀块协同,增加维修难度、维修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丝机、切梗机进刀机构快速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避免了拆装较多零件繁琐的情况,平稳高效地将两推刀块保持协同,保证切丝效果,较大程度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切丝机、切梗机进刀机构快速调整装置,包括推顶刀片的左、右两个推刀块;所述左、右两个推刀块是由对应螺接在左、右进刀螺杆上的左、右半螺母组成的;所述左、右半螺母抵顶在刀片底面的左、右两边。所述左、右进刀螺杆分别由一被动轴和一主动轴通过各自的蜗杆蜗轮机构驱动;主动轴和被动轴之间连接有一万向节,万向节包括一连接主动轴的一大半万向节和一连接被动轴的小半万向节;所述小半万向节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
如前所述的切丝机、切梗机进刀机构快速调整装置,小半万向节包括连接被动轴的左小半万向节和连接大半万向节的右小半万向节,左小半万向节和右小半万向节相对的端面上形成凹凸嵌合的啮合头部,并通过一紧定螺钉分离与接合左小半万向节和右小半万向节。
本实用新型结合刀辊系统的具体构造和传动原理,通过万向节连接两个推动块,并且将与被动轴连接的半万向节设计成牙嵌式的分体式组合结构,通过啮合头部的相互嵌合来传递运动和转矩的。需调整推刀块时,只需拆开分体的半万向节,以一侧的推刀块为基准,调整另一侧的推刀块即可,降低了维修难度,避免了多次拆装校准,较大程度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劳动量,且改进后的进刀机构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进刀机构快速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切丝机、切梗机的进刀机构快速调整装置,推顶刀片1的左、右两个推刀块20、30均是由对应螺接在左、右进刀螺杆21、31顶部的左、右半螺母22、32组成的。左、右半螺母22、32抵顶在刀片1底面的左、右两边,以推顶刀片10。由于刀片10需一头高一头具有一定的倾角设置,以减切削阻力,因此左、右半螺母22、32与刀片1的左、右两个接触面需保持在一定倾角的直线上,以使刀片10底端受力均衡,最终保证切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8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出机偏心切粒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二维码技术的产品质量追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