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然风导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8774.1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0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吕振维;郑文钧;张至翔;林东立;蔡庆芳;魏聿彦;黄子耀;王翊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6 | 分类号: | F04D29/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导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然风导引装置,尤其是一种用来将自然风导引至风力发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借以提高散热风扇散热能力的自然风导引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动机装置在动作时,机械运转与电流输送时的损耗往往会转换成热能,而当热能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到电动机的效能,因此电动机装置通常会装设有散热模块以将热能快速排除。
承上所述,由于风力发电机主要是靠风力带动电动机转动,进而将动能转换为电能,而在转换的过程中,一样会因机械或电力的损耗而产生热能,因此风力发电机同样会设有散热模块来对发电模块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1,图1显示现有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一风力发电机PA100包含一发电机塔台本体PA1、一受风叶片PA2以及一发电模块PA3。受风叶片PA2可转动地设置于发电塔台本体PA1上,且受风叶片PA2设有一风向传感器PA21,使受风叶片PA2可以自动迎风,进而增加风力发电机PA100的电转换效能。发电模块PA3设置于发电机塔台本体PA1上,且发电模块PA3更设有一散热模块PA31,以提供发电模块PA3的散热能力。
其中,由于散热模块PA31是利用自然风来散热,然而在风场中会受到风向因素的影响,使得发电模块PA3只有在正面迎风时能正常散热,其余的冷却能力将相对的大幅下降,且由于热交换器完全暴露于环境中,会使设备容易受到风沙的侵蚀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自然风导引装置,使其可以增加散热风扇的散热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然风导引装置,设置于一风力发电机的一散热模块上,一吹向风力发电机的自然风经由该自然风导引装置导引至散热模块,自然风导引装置包含一环形导轨、一环形转盘、一引风板以及一驱动装置。环形导轨设置于散热模块。环形转盘转动地设置于环形导轨。引风板固定于环形转盘上。驱动装置设置于环形转盘的侧边并抵接于该环形转盘,驱动装置依据自然风的风向驱动环形转盘转动,该引风板经由该驱动装置转动该环形转盘而同步转动,使引风板面向自然风,进而将自然风导引至散热模块。
由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环形导轨包含一导轨本体、一T型延伸部、多个支撑柱以及多个滚动元件,环形转盘包含有一转盘本体与二夹臂,T型延伸部倒置地连结于导轨本体的底面,支撑柱分别设置于T型延伸部的两侧,滚动元件分别设置于支撑柱上,二夹臂连结于转盘本体并分别抵接于滚动元件,借以使环形转盘能够相对转动地设置于环形导轨上。
由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散热模块更包含一散热风扇,环形导轨对应地位于散热风扇的吸风侧。借此,散热风扇可有效的利用自然风来增加散热效率。
由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环形转盘具有一转盘底面,引风板与转盘底面之间具有一倾角。较佳者,倾角介于45至89度。
由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引风板为一弧形引风板。借此可更有效的且流畅的引导自然风,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由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驱动装置为一马达。
由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风力发电机更包含一风向检测装置,风向检测装置电性连结于驱动装置,并检测自然风的风向,借以使驱动装置依据自然风的风向驱动环形转盘转动,使引风板面向自然风。
如上所述,虽然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可通过自然风来增加发电模块的散热效率,但由于自然风的风向时常会改变,因此往往会使得发电模块的散热效率会因为自然风风向的改变而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缘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风导引装置,依据自然风的风向转动引风板面向自然风,进而将自然风导向散热风扇,增加散热风扇的散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然风导引装置可以通过驱动装置依据风向去转动环形转盘,进而使引风板面向自然风,借以有效的增加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现有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然风导引装置设置于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然风导引装置设置于散热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87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