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E型框架自动上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9121.5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7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潘荣胜;潘晓兰;孟伟;何波;廖剑锋;孙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烁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82 | 分类号: | B65G47/82;B65G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自动 上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自动化物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E型框架自动上线系统。
背景技术
物流仓储行业近些年来已经在我国蓬勃发展,由于制造行业的技术和能力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内外需求的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仓储以及局部的物料或者零件的配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力密集型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种类繁杂,形状和重量相差甚大,效率要求日益提高的现代化物流需求。
目前为了能满足现代化物流的需求,业内已经大量使用了很多自动化仓储物流以及搬运的设备,诸如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抓取机械手臂、传输设备、AGV(无人搬运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等等。但是在有些特殊的物流和零件物流搬运领域,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以AGV为例,其虽然可以实现无轨道长距离甚至是室外的条件下来自动运送物料,但是通常一台AGV一次运送的物料的数量非常有限,若使用AGV来配送同样多的物料,则需要将AGV尺寸做得非常庞大,同时对AGV运行通道需要的空间也更多,而现实条件中场地的资源往往非常珍贵,而且AGV自身的费用比较昂贵,因此,在对应的上下料机构处于户外、没有能源、现场场地资源非常紧凑的情况下,AGV是不适用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E型框架自动上线系统,以提高操作空间的利用率,减少在操作工位安装动力及控制设备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E型框架自动上线系统,其包括:
一车架,其为由第一支撑梁以及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分别朝同侧延伸的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组成的门形结构;
四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的底面的且相互联动的转向轮;
两条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内侧的传动滚筒线;
一放置在所述两条传动滚筒线上的物料架;
两条分别与所述传动滚筒线轴向对齐的无动力线边滚筒线;以及
一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梁上的用于使所述物料架在所述传动滚筒线与所述无动力线边滚筒线上来回滑动的可伸缩的推拉杆机构。
在上述的E型框架自动上线系统中,还包括:
一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梁底面的第一转盘;
一连接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底面的两个所述转向轮中的一个转向轮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的第一连杆;
一连接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底面的两个所述转向轮中的另一个转向轮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的第二连杆;
一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梁底面的第二转盘;
一连接在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梁底面的两个所述转向轮中的一个转向轮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的第三连杆;
一连接在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梁底面的两个所述转向轮中的另一个转向轮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的第四连杆;
一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梁底面的传动杆;
一连接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的第一推杆;以及
一连接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的第二推杆。
在上述的E型框架自动上线系统中,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转盘和/或第二转盘上的拉杆。
在上述的E型框架自动上线系统中,所述推拉杆机构包括:
一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固定连接的下叉板;
一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叉板左端的驱动电机;
一中叉链条,其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由左至右、逆时针绕过一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叉板右端的第一链轮后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
一与所述下叉板滑动配合并位于该下叉板上方的中叉板,其左端设有一与所述中叉链条的位于上部的半段链条铰接的中叉连接块,以使所述中叉板与所述中叉链条的位于上部的半段链条的移动方向一致;
一与所述中叉板滑动配合并位于该中叉板上方的上叉板,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上叉左连接块和上叉右连接块,所述上叉板左端设有一用于推动所述物料架的推板,所述推板右侧设有一用于钩取所述物料架的拉钩,该拉钩通过一转轴可翻转地与所述上叉板连接;
两个弹簧,每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叉左连接块固定连接;
一上叉推出链条,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叉板上并靠近所述第一链轮处,其另一端由左至右、逆时针绕过一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叉板右端的第二链轮后与所述上叉左连接块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烁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烁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9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磨卸料车
- 下一篇:矿用桥式转载机可调节卸载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