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气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9406.9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海;陈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逢京喜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量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气管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排放的升级,高压共轨技术在发动机上应用越来越多,高压共轨技术需要根据发动机的进气量进行精准的喷射燃油量,因此需要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采集,目前发动机进气量采集主要通过设置在发动机进气系统进气管上的空气流量传感器实现。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气体进气管与空气流量传感器安装图。钢管3为进气管,凸台2焊接在钢管3上,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传感器1与凸台2螺栓连接,使空气流量传感器1与钢管4固定。
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1、钢管3的精度如钢管的圆度、内壁粗糙度等,均会对气流的稳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空气流量传感器1的测量精度;2、固定空气流量传感器1的凸台2与钢管3的焊接误差较大,使得空气流量传感器1数据采集不准确;3、通过钢管3的气流不稳定,也使空气流量传感器1数据采集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管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流量传感器数据采集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设在进气管上的安装部,所述进气管进气口设有网格体,所述网格体的单元格为正方形单元格。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为注塑件。
优选地,所述网格体的边缘延伸至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处,且所述网格体沿着所述进气管轴线方向自进气口向内延伸5~15mm。
优选地,所述网格体的网格板沿所述进气管径向方向的尺寸自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处向内逐渐递增。
优选地,所述网格体的任一网格板不与所述进气管的水平对称面平行或垂直。
优选地,所述网格体与所述进气管为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两个圆柱体和连接两个圆柱体的连接部,所述圆柱体的轴线与所述进气管轴线相垂直,且分别在两个所述圆柱体上设有与其同轴心的盲孔,盲孔内设置嵌装螺母,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网格体与所述进气管为一体件。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管总成上的报警器接头。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管总成上的固定支座。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管总成,通过在进气管的进气口设置正方形单元格的网格体,提高通过该进气管气流的稳定性,提高空气流量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进气管总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管总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管总成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管总成左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流量传感器 2、凸台 3、钢管 4、安装部 5、报警器接头 6、进气管 7、网格体 8、固定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
参照图2、图3和图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总成图。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6、设于进气管6上的安装部4。安装部4用于安装空气流量传感器1,空气流量传感器1的传感头可伸入进气管6中采集进气量数据。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总成的重大改进之处在于:在进气管6的进气口设置了正方形单元格的网格体7,网格体7可保证流入进气管6的气流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空气流量传感器1的数据采集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网格体7的具体结构可优选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网格体7设在进气管6的进气口,且网格体7的边缘向外延伸至进气管6的内壁处,并沿着进气管6的轴线方向自进气口向内延伸5~15mm的长度,可优选10mm。此方案可使流向不定的气流在通过网格体7后得到缓冲,保证进入进气管6的气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网格体7的网格板沿进气管6的径向方向尺寸自进气管6的进气口向内逐渐递增,也可理解为网格体7的单元格面积沿着进气管6的轴线方向自进气口向内逐渐减小,当气流流过网格体7时,气流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流速增加,也可提高进气管6内的气流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网格体7的任一网格板不与进气管6的水平对称面平行或垂直设置,而是成除0°、90°、180°、270°、360°角度以外的其他角度设置,根据计算机模拟,网格体7的任一网格板与进气管6的水平对称面成45°时效果更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94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网络分配单元
- 下一篇:多媒体文件的片头和/或片尾的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