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直径组合式齿圈专用联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0223.9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凯;宁可;李福利;刘中令;关荣鑫;李耀;雷红卫;关鹤;秦磊;苗圩巍;何鹏辉;宋明杰;范友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鹏程 |
地址: | 45005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组合式 专用 联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大直径组合式齿圈专用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泥厂和冶金矿山机械中,回转窑、转筒烘干机、边缘驱动的磨矿机等都是采用开式的大型渐开线圆柱齿轮,齿轮直径可达5~12米左右。考虑制造、运输和安装的方便,在设计和制造齿圈时,可将齿圈分为二段或四段加工后拼接起来。目前分段式齿圈拼接时多采用螺栓进行连接,使用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存在齿圈段对口开裂的问题。所以即使齿轮加工精度再高,如果对口开裂,也会破坏齿轮的啮合性能,从而影响齿轮使用寿命。如何将齿圈段对口进行有效、可靠、紧固的联接,是保证连续生产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齿圈对口开裂问题的大直径组合式齿圈专用联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直径组合式齿圈专用联接装置,包括插装在相邻两齿圈段对口轮辐上、下连接孔内的上、下连接栓,分别位于两齿圈段轮辐上的上下连接栓之间垂直对称开设有紧固连接孔,所述紧固连接孔内并列设置有楔形垫铁和楔形螺栓;旋拧在所述楔形螺栓上的防松螺母下方设置有L形垫铁,所述L形垫铁的短边扣压在所述楔形垫体上表面,长边延伸至齿圈段轮辐表面。
所述楔形垫铁和楔形螺栓的接合面斜度一致。
所述紧固连接孔的孔径大于齿圈段对口轮辐上开设的上、下连接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连接安全可靠、不易开裂,便于安装和拆卸。由上、下连接栓和两齿圈段轮辐上紧固连接孔内的楔形垫体和楔形螺栓构成的井字形连接结构,互相紧固传递载荷,楔形螺栓具有很强的自锁和防松能力,与楔形垫铁配合使用,可以增加楔形螺栓的抗剪能力,又可以使齿圈段对口轮辐连接孔内的连接栓抗拉能力平衡。采用本实用新型连接的组合式齿圈能适应和承受长期启动停车的变载循环负荷,不会造成对口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I-I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齿圈段A和齿圈段B为待连接的两段齿圈,齿圈的轮辐为丁字形结构,在齿圈段A和齿圈段B的对口轮辐1上开设有上、下连接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直径组合式齿圈专用联接装置,包括分别插装在上、下连接孔内的上连接栓2和下连接栓3,上连接栓和2下连接栓3分别沿其支撑轮辐4向两侧的齿圈段A和齿圈段B延伸,将支撑轮辐4夹持其中,分别位于齿圈段A和齿圈段B支撑轮辐4上的上连接栓1和下连接栓2之间垂直对称开设有紧固连接孔,紧固连接孔贯穿上下连接栓和支撑轮辐,在紧固连接孔内并列设置有楔形垫铁5和楔形螺栓6,楔形垫铁5和楔形螺栓6的接合面斜度一致;旋拧在楔形螺栓6上的防松螺母7下方设置有L形垫铁8,L形垫铁8的短边扣压在楔形垫铁5上表面,长边延伸至对口轮辐1的表面。为便于安装调整,防止对口开裂,供楔形垫铁5和楔形螺栓6穿入的紧固连接孔的孔径要稍大于两齿圈段对口轮辐上开设的供连接栓穿入的上、下连接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齿圈段A和齿圈段B对口设置,为提高连接强度,经热处理的上连接栓2和下连接栓3分别从对口轮辐1上开设的上、下连接孔中穿入,与两侧的楔形垫铁5和楔形螺栓6一起构成井字形锁紧结构,将两齿圈段对口牢牢的紧固在一起,相互紧固件之间传递载荷。楔形螺栓6有很强的自锁和防松能力,再加上有楔形垫铁5,可以增加楔形螺栓6的抗剪能力,又可以使齿圈对口处上连接栓2和下连接栓3的抗拉能力平衡。这种对口联接结构能适应和承受齿圈长期启动停车的变载循环负荷,齿圈对口不会发生任何开裂,齿圈在运转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啮合性能,可大大提高齿圈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02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