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机的吸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1142.0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玉沛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吸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应用于噪音防治的技术领域,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风机的吸音装置,藉由共振室使声波转换为热能。
背景技术
习知离心式风机分成进风口与出风口呈90度的涡型风机,以及进风口与出风口呈直线的管道风机。两种风机都由叶轮产生高静压,适用于出口狭窄或管线复杂的流场,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车用空调或大楼通风管路。惟其高静压在风机内易产生乱流和涡流,形成不同频率的噪音。尤其在叶片数量乘上每秒转速所得出的叶片通过频率的噪音为最高,造成使用上的不适,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由此可知,习知风机都由叶轮产生高静压,惟其高静压在风机内易产生乱流和涡流,形成不同频率的噪音。尤其在叶片数量乘上每秒转速所得出的叶片通过频率的噪音为最高,造成使用上的不适,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的吸音装置,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能有效降低噪音,提高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周面装设至少一共振室,该共振室设有数穿孔,该共振室内部设有一气室,该气室容设一吸音材料。
其中,该吸音材料为聚酯纤维、玻璃纤维或发泡棉材质制成。
其中,各该穿孔直径为0.5mm至6mm的范围。
其中,各该穿孔间距为2mm至20mm的范围。
其中,该气室厚度为5mm至200mm的范围。
还公开了一种风机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共振室,该上共振室包含一上外盖及一上机壳,该上外盖贯设一通孔,该上机壳贯设一进风口,该上外盖固设于该上机壳,并形成一第一气室,该进风口端缘连结该通孔,该上机壳侧面贯通该第一气室设数第一穿孔,该第一气室内部容设一第一吸音材料;及
一下共振室,该下共振室包含一下外盖及一下机壳,该下外盖固设于该下机壳,并形成一第二气室,该下机壳侧面贯通该第二气室设数第二穿孔,该第二气室内部容设一第二吸音材料,该上机壳装设于该下机壳,并形成一涡型流道,该涡型流道内部装设一叶轮,该涡型流道端缘设一出风口。
还公开了一种风机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共振室,该上共振室包含一上外盖及一上机壳,该上外盖贯设一第一通孔,该上机壳贯设一进风口,该上外盖固设于该上机壳,并形成一第一气室,该第一通孔套设于该上机壳外周,该上机壳侧面贯通该第一气室设数第一穿孔,该第一气室内部容设一第一吸音材料;及
一下共振室,该下共振室包含一下外盖及一下机壳,该下外盖贯设一第二通孔,该下机壳贯设一出风口,该下外盖固设于该下机壳,并形成一第二气室,该第二通孔套设于该下机壳外周,该下机壳侧面贯通该第二气室设数第二穿孔,该第二气室内部容设一第二吸音材料,该上机壳装设于该下机壳,并形成一圆型流道,该圆型流道内部装设一叶轮。
藉此,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吸音装置,通过共振室实现消音效果,其还可用两个共振室来包覆风机的部分机壳,实际应用中为了符合风机的生产成本与安装空间,可用一个或复数个共振室来包覆部分或全部机壳,达到不同程度的消音效果,同时,叶轮的噪音由第一、二穿孔进入该上、下共振室,当上、下共振室的共振频率等同该叶轮通过频率时,该上共振室内的空气将会振动并摩擦该第一吸音材料及各该第一穿孔,该下共振室内的空气将会振动并摩擦该第二吸音材料及各该第二穿孔,并将声波转换为热能。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实线箭头代表噪音传送路径,虚线箭头代表空气流动路径。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实线箭头代表噪音传送路径,虚线箭头代表空气流动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玉沛,未经陈玉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11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