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翅式换热器芯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1698.X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8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宫本希;王永庆;刘敏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F3/02 | 分类号: | F28F3/02;F28F1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任彬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翅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芯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板翅式换热器芯体主要包括:隔板、翅片和封条。在相邻两隔板之间放置翅片、导流片及封条组成一夹层,称为流道,将这样的夹层根据流体的不同方式叠置起来,钎焊成一整体便组成板束,板束是板翅式换热器的核心,配以必要的封头、接管、支承等就组成了板翅式换热器。
翅片是板翅式换热器的基本元件,板翅式换热器中的传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翅片的热传导以及翅片与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来完成的。翅片为二次换热面,不仅能起到扩大传热面积、提高换热器紧凑性和传热效率的作用,而且还有支撑芯体,提高换热器强度和承压能力的作用。
常用的板翅式换热器的翅片形式有:平直翅片、锯齿形翅片、波纹翅片、百叶窗翅片、多孔翅片等。翅片的表面特性决定着整个换热器中的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因此研究不同形状翅片的表面特性对于研究板翅式换热器的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板翅式换热器的翅片成形,主要有冲压成形和滚压成形两种方法,在大量生产中一般是采用自动成形机床进行的。翅片一般是由0.15~0.6毫米的薄铝板在自动成形机床上用成形冲模冲压成坯形,然后用凹凸模整形而成。冲压成形法生产的翅片,翅形整齐清晰,节距均匀,尺寸和高度公差较易达到设计要求。板翅式换热器的平直翅片由金属薄板冲压而成,流道横截面可冲压成三角形、矩形、梯形、正方形等。
根据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以平直翅片加热流体为例,板翅式换热器的热传递由一次表面换热量Qb和二次表面换热量Qf所组成。由于Qf首先要通过翅片导热,然后是翅片表面的高温流体和流道中间的低温流体产生对流换热,增强这部分对流换热的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平直翅片中流体的换热和流动阻力特性与管道中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相似。平直翅片主要起着扩展换热面的作用,而对促进流道中流体的湍流作用较小,因而传热系数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传热系数和传热性能的板翅式换热器芯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板翅式换热器芯体,包括隔板、平直翅片和封条,平直翅片是波动方向为上下波动、波长方向为左右延伸的波形板,平直翅片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部分为前后延伸的流道壁,所述流道壁上设有带折弯边的扰流孔。
两个呈“八”字形设置的扰流孔构成一个扰流孔组,流道壁上的扰流孔组为从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并形成扰流孔排。
所述流道壁上的扰流孔排为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
构成扰流孔组的两扰流孔形成向前扩张或者向后扩张的夹角,同一扰流孔排中所有扰流孔组夹角的扩张方向相同或者同一扰流孔排内的扰流孔组的夹角为从前至后依次向前、向后交替扩张。
构成扰流孔组的两扰流孔形成向前扩张或者向后扩张的夹角,同一扰流孔排中所有扰流孔组的夹角均为同向扩张,同一流道壁的从上至下的扰流孔排内扰流孔组夹角为向前、向后依次交替扩张。
扰流孔的折弯边为向左伸出或者向右伸出,所有扰流孔的折弯边均为同向伸出或者相邻两流道壁的扰流孔的折弯边为依次向左、向右交替伸出。
所述平直翅片的波形为矩形波。
所述隔板为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隔板之间均设有两封条和位于两封条之间的平直翅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芯体,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板翅式换热器的平直翅片上开设有扰流孔组,扰流孔组的两个呈“八”字形设置的扰流孔构成一对翼型小窗,扰流孔及其构成的翼型小窗对流道内的流体产生扰流作用,可以使流体产生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二次流,二次流的产生对流体壁面边界层减薄和破坏,增加中心流体与壁面流体的热量交换,使流道内流体的局部换热系数增强,从而强化传热。2.所述平直翅片加工简单,该平直翅片用于板翅式换热器,既能有效增强流道中流体的局部传热系数,使整台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增加,而且阻力增加不会太大,更加节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芯体,改变平直翅片促进流体湍动作用较小,传热系数较低的特点,提高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和传热性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平直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平直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平直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B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16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提高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度的施工方法及结构
- 下一篇:多级同步挤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