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2551.2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6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国宁;刘明华;尹昌林;任小宝;孙溦;田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穿刺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术包括肋间细管插管法、肋间粗管插管法和经肋床插管法等几种,但不管哪种引流术均需要通过在胸腔上切口才能将引流管置入胸腔,而手术切口创伤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对病人的伤害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胸腔闭式引流术存在的手术创伤大、手术过程复杂、对病人伤害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注射器、与注射器配合的穿刺空心针、可穿入穿刺空心针内孔、并与穿刺空心针滑动配合的弹性导丝和可穿在弹性导丝上并与弹性导丝滑动配合的空心扩孔针。
进一步,所述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弹性导丝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形导丝套管,所述导丝套管的出丝口部设置有推丝架,所述推丝架包括设置有推丝开口的导丝支撑管和连接导丝支撑管与导丝套管的弧形手指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具有一个引流液输出支管和一个冲洗液输入支管,所述引流管上还设置有带连接孔的固定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其先通过穿刺空心针穿刺确定引流部位,再在弹性导丝的引导下通过空心扩孔针对穿刺空心针形成的穿刺孔进行扩大,最后再在弹性导丝的引导下将引流管穿入胸腔实现引流;本穿刺引流装置穿刺创伤小,手术过程简单、手术耗时短、对病人伤害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注射器和穿刺空心针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性导丝和导丝套管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空心扩孔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注射器2、与注射器2配合的穿刺空心针3、可穿入穿刺空心针3内孔、并与穿刺空心针滑动配合的弹性导丝4和可穿在弹性导丝4上并与弹性导丝滑动配合的空心扩孔针5。
本实施例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的穿刺引流过程为:
第一步:将穿刺空心针3套在注射器2上,然后将穿刺空心针3穿入胸腔,拉动注射器2的活塞杆,当有胸腔积液进入注射器2时,证明穿刺针已穿刺到位;
第二步:将注射器2从穿刺空心针3上拔下,将弹性导丝4从穿刺空心针3中穿入到胸腔,然后将穿刺空心针3沿弹性导丝4拔出;
第三步:将空心扩孔针5套在弹性导丝4上,并推动空心扩孔针5沿导丝移动,对穿刺空心针3穿刺形成的穿刺孔进行扩大,扩孔到位后将空心扩孔针5沿弹性导丝4拔出;
第四步:将引流管1沿弹性导丝4插入胸腔,并将引流管1固定,最后抽出弹性导丝4。
通过本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手术创伤小,手术过程简单、耗时短,对病人伤害小。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本胸腔闭式穿刺引流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弹性导丝4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形导丝套管6,所述导丝套管6的出丝口部设置有推丝架,所述推丝架包括设置有推丝开口的导丝支撑管7和连接导丝支撑管7与导丝套管6的弧形手指支撑板8。导丝套管6可避免弹性导丝4被污染,同时可在穿弹性导丝4时保持导丝形状,以保证导丝被顺利穿入;导丝支撑管7可在穿导丝的过程中保持导丝位置固定,并使手指能在推丝开口部对弹性导丝4施加推力,弧形手指支撑板8可帮助医生更好的固定导丝套管6,提高穿丝速度。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引流管1具有一个引流液输出支管11和一个冲洗液输入支管12,可以同时实现引流和冲洗;所述引流管1上还设置有带连接孔的固定片9,便于将引流管1固定到患者胸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2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界面调整方法及智能手表
- 下一篇:灭菌柜铂电阻防护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