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选择性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3886.6 | 申请日: | 2014-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甫;张广;孙美娜;邓绍泰;黄鹏;任韶卿;季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变 选择性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器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选择性报警器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到假期游乐园里的各种景点都布满了儿童,这样使得那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儿童走失事件时常发生。现有的报警器有多种,比如车(警车、救护车)用报警器,保险柜报警器,防盗门报警器。但尚未有安装在游乐场特定景点的专门针对儿童的报警器。主要原因是这种专业报警器受到安装机构、报警强度及灵敏性、耐用性以及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保证像游乐场等儿童聚集的场所安全的需要,生产安装方便、报警可靠性强且廉价的报警器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报警可靠性强且廉价,从而能在儿童专用的公共场所可靠地发出危险警报,保证儿童安全的报警器。
为了有效的解决报警器的如上所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来实现的:该装置是由平板,密封圈,轴架,磁流变液,电磁线圈,隔离器,体积补偿器,延迟转换触头,复位弹簧,壳体组成。当电磁线圈通电时,在壳体、轴架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隙产生磁路,从而在磁流变液周围产生磁场,磁流变液瞬间被磁化,使磁流变液由原来的牛顿流体转变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宾汉流体,使得轴架固定在壳体内部。当在平板上施加足够的压力(大于磁流变液的剪切力)时,轴架开始向下运动,直到延迟转换触头接触,发出警报。调节通过电磁线圈电流的大小,可以改变磁流变液的剪切力大小。当使得通过电磁线圈里的电流大小足以让磁流变液剪切力的大小大于一个儿童的重量时,使得儿童顺利通过。而当一个成人通过时,由于施加在平板上的重力大于磁流变液的剪切力,迫使轴架向下运动,延迟转换触头接触而发出警报。该装置通过改变自身的电流大小有选择地发出警报,实现报警器的精确化、智能化、可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选择性报警器的积极效果在于:利用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而磁流变液在磁场中其流变特性会在瞬间发生改变,使磁流变液由原来的New ton流体转变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Bingham流体,这个是一个连续、可逆的过程。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可实现磁流变液剪切力的无极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场所的报警要求。体积补偿器的作用是为了补偿因延时转换触头运动时在隔离器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在整个装置中所需的磁流变液体积只有7mL,整个装置的结构非常紧凑,响应迅速,可靠性高,造价便宜。
附图说明
图为报警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图中,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选择性报警器装置,其内部结构是由平板1、密封圈2、轴架3、磁流变液4、电磁线圈5、隔离器7、体积补偿器8、延迟转换触头9、复位弹簧10、壳体11组成。磁流变液4充满于壳体11、轴架3和隔离器7之间,通过密封圈2密封,电磁线圈5绕在轴架3上,隔离器7内部设有体积补偿器8。
电磁线圈5处于通电状态,在壳体11、轴架3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隙6产生磁路12,从而在磁流变液4周围产生磁场,磁流变液4瞬间被磁化,使磁流变液4由原来的牛顿流体转变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宾汉流体,使得轴架3固定在壳体11内部。调节通过电磁线圈5的电流大小,使得通过电磁线圈5里的电流大小足以让磁流变液4剪切力的大小大于一个儿童的重量而小于一个成年人的重量时,儿童顺利通过,而当一个成人通过时,由于施加在平板1上的重力大于磁流变液4的剪切力,迫使轴架3向下运动,使得延迟转换触头9接触,此时电磁线圈5断电,报警器通电而发出警报。而体积补偿器8正好补偿了因延时转换触头9运动时在隔离器7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当电磁线圈5断电时,磁流变液4从宾汉流体转变为低粘度、高流动性的牛顿流体,由于复位弹簧10的作用,将轴架3复位到原来的位置,电磁线圈5延时(轴架3从橡胶触头9接触位置到原来的位置所需时间)通电,等待下一次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3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