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起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4065.4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3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梅坤;蒋官业;章少君;何鲁清;王磊;叶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25/00 | 分类号: | B66C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起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产业在建筑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颖结构形式建筑出现。高层建筑奇特的结构造型、仿生建筑、塔架结构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针对造型新颖的结构施工,塔吊等起重设备有时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需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采用传统土法施工。
目前国内常用的土法吊装措施主要有土扒杆、龙门吊等方法。土扒杆施工对场地条件要求较高,对于现场条件严格的工程无法采用该方法施工,且由于措施本身简单,其起重能力较小,只能用于一般轻型构件安装,同时施工操作过程灵活性不强,不便于调整。
龙门吊由于其结构形式制约,龙门吊无法应用于房屋建筑中去,只能应用于露天结构;再者,龙门吊结构较为复杂,安拆麻烦,施工过程中可调节性差,措施自身材料用量较大,增加措施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较广、起重能力较强且成本较低的新型起重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新型起重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支撑架、支柱、起重臂、配重绳、滑轮组、动力源和起重绳;所述水平支撑架可固设于已有的建筑结构上,所述支柱竖直设置并固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上,所述起重臂的中部固设于所述支柱上方,所述配重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及起重臂上,所述滑轮组安装于所述起重臂上,所述起重绳绕置于所述滑轮组上,并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源上,另一端可吊设待起重的构件,所述起重绳吊设待起重构件的一端与所述配重绳分别位于所述起重臂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包括导向滑轮及起重滑轮,所述导向滑轮靠近所述支柱,所述起重滑轮位于所述起重壁远离所述配重绳的一端,所述起重绳从所述动力源依次绕置所述导向滑轮与起重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臂与所述支柱上方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耳板,所述起重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所述导向滑轮固设于所述第一耳板上,所述起重滑轮固设于所述第二耳板上,所述配重绳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三耳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支撑架包括套筒和固设于所述套筒上的多个支撑型钢,所述多个支撑型钢分布于所述套筒的周向上,其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上,所述支柱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套筒中;至少一个水平支撑架的套筒与所述支柱沿其周向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孔通过销轴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设备包括两个所述的水平支撑架,其分别为第一水平支撑架及第二水平支撑架,所述第一、第二水平支撑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起重设备还包括缆风绳,所述缆风绳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柱上方,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为圆管。
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臂为型钢梁。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卷扬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起重设备可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将水平支撑架固设于已有建筑结构结构(如塔架等)上,可有效的解决施工条件苛刻的问题;仿照塔吊结构形式,较大的提高了措施的起重能力,且安全系数较高。此外,该新型起重设备成本较低,在施工过程中经济性好,投入使用后无较大附加费用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起重设备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水平支撑架和支柱安装在已有建筑结构上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撑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撑架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新型起重设备包括至少一道的水平支撑架100、支柱200、起重臂300、滑轮组400、动力源600、配重绳700、起重绳800和缆风绳9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未经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40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膜或者聚酰亚胺膜生产中废液的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大功率LED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