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甘薯育苗用的育苗温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4617.1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9/20 | 分类号: | A01G9/2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471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薯 育苗 温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甘薯育苗用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甘薯育苗用的育苗温床。
背景技术
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只有适时育苗,才能保证适时早栽,尽可能延长甘薯生长时间;避免“春薯夏栽”,“夏薯秋栽”,为高产奠定基础。我国甘薯产区遍及南北,自然条件不同,育苗方式,苗床式样多种多样,基本可分为四大类:1. 露地式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与管理。如地畦(阳畦)、小高垄等。2.加温式 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建一定规格的加温用苗床,用柴草或煤炭为燃料加温,提高苗床温度,如回龙火炕、三道沟、一火多炕,地埋线加温等。3.酿热式 利用植物秸秆、牲畜鲜粪、落叶等在堆积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提高床温育苗。4.薄膜覆盖 如单、双膜覆盖、地膜覆盖,都能达到加快薯苗生长的效果。由于我国黄淮流域以北薯区、早春气温低,气温落差大,多采用温床加薄膜覆盖式育苗,主要是提高种薯周围的温度,促使不定芽的分化,争取早出苗,多出苗。
薯块在16~35℃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出苗就快而多。16℃为薯块萌芽的最低温度,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9~32℃。薯块在35~38℃的高温条件下,4天时间,能使破伤部分迅速形成愈伤组织,并增加抗病物质甘薯酮的形成,提高抗黑斑病的能力。但薯块长期在35℃以上时,由于薯块的呼吸强度大,消耗养分多,容易发生“糠心”。温度达到40℃以上时,容易发生伤热烂薯。所以,在育苗前期尽可能提温催芽,随后把苗床温度降到31℃左右。出苗后的温度应控制在25~28℃为宜。在采用前5~6天,床温应降到20℃左右进行炼苗。所以采取灵活易控的加温方式,省工低能耗育苗,力争多出苗,出壮苗是育苗者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传统的加温式育苗中采取煤炭或木材加热,费时费工,床面温差大,温度靠火候大小来控制,控制不准确;酿热式育苗主要利用植物秸秆、牲畜鲜粪、落叶等在堆积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提高床温育苗,温度不能根据不同育苗阶段的需求灵活掌控;薄膜覆盖冷床育苗虽然节约能源,实用有效,但对不良环境阴雨寡照天气的应变能力差,人工不能精准控制温度,热空气仅能从床表层土壤向下渗透,种薯层升温慢,加温时间段长等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甘薯育苗用的育苗温床,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光能和电能向热能转化技术,温控技术、设备以及互通网格式热循环系统集成运用到甘薯育苗中,有效地解决了甘薯育苗不同阶段对温度的需求,提高对低温寡照天气的应变能力;较传统加温方法火道加热法,酿热物发热法等升温快,升温可靠,全床温度均匀,温差很小,在不同育苗阶段可以对温度进行及时调整,操作简便,节能省工,降低成本;改变传统塑料棚育苗中热量仅能从床面向薯层逐步渗透的热循环途径,利用床面与互通网格式导气槽内循环的热空气对种薯的阳面向上的一面与阴面向下的一面同时加热,改变种薯阴面周围的空气流量与温度,促使阴面不定芽的分化,提高出苗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甘薯育苗用的育苗温床,包括温床本体,温床本体的床面上设置有棚骨架,棚骨架上盖设有用于给育苗温床保温增温的塑料薄膜构成保温棚,所述的温床本体由上向下依次包括覆盖层、种薯层、电加热层和秸秆层,电加热层为植入土壤中的、由复数个串联的电热线构成的电线层,电热线之间呈平行设置且间距为5~10cm,其一端与电源线连接,另一端上连接有温控仪,温控仪探头穿出电加热层伸入种薯层内。
所述的覆盖层厚8-12cm。
所述的种薯层厚5-15cm。
所述的电加热层中的电线层与种薯层之间的间距为4-6cm,电线层与秸秆层之间的间距为8-12cm。
所述的秸秆层下方的土壤上开设有网格互通式的导气槽。
所述的床面上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距离保温棚边缘距离为5~10cm。
所述的导气孔与导气槽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光能和电能向热能转化技术,温控技术、设备以及互通网格式热循环系统集成运用到甘薯育苗中,有效地解决了甘薯育苗不同阶段对温度的需求,提高对低温寡照天气的应变能力;较传统加温方法火道加热法,酿热物发热法等升温快,升温可靠,全床温度均匀,温差很小,在不同育苗阶段可以对温度进行及时调整,操作简便,节能省工,降低成本;改变传统塑料棚育苗中热量仅能从床面向薯层逐步渗透的热循环途径,利用床面与互通网格式导气槽内循环的热空气对种薯的阳面向上的一面与阴面向下的一面同时加热,改变种薯阴面周围的空气流量与温度,促使阴面不定芽的分化,提高出苗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农林科学院,未经洛阳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4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分子酒生产方法
- 下一篇:IGBT在电路板上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