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直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4803.5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7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达;齐俊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直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两对共轴主旋翼和水冷散热器系统的大功率、高载重量无人直升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民用无人直升机由于受发动机功率、机身结构以及发动机散热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重量较轻,载重量较小,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民用无人直升机关于旋翼部分通常采用共轴正交异面主翼加小翼的主旋翼模式,这也影响到了民用无人直升机的重量和载重量,通常民用无人直升机的重量小于100公斤,载重量小于10公斤,这极大限制了民用无人直升机的使用范围,影响了无人直升机的推广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对共轴主旋翼和水冷散热器系统的无人直升机,其重量达200公斤,载荷重量可达25公斤,在发动机功率增大的同时依然能够有效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无人直升机,包括发动机、主承重架、起落架、减速器、尾翼机构、控制舵机系统、倾斜盘机构、主旋翼机构、散热器系统和同步带传动机构,其中发动机和散热器系统均设置于主承重架的前端,所述散热器系统与发动机上的冷却系统相连,且所述散热器系统中的散热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发动机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减速器相连,所述减速器安装在主承重架上,减速器上设有主旋翼输出轴和尾翼输出轴,所述主旋翼输出轴与机身上方的主旋翼机构相连,所述尾翼输出轴与机身尾部的尾翼机构相连,在所述减速器上安装有控制舵机系统,在主旋翼机构与减速器之间的主旋翼输出轴上安装有倾斜盘机构,所述倾斜盘机构包括上盘和下盘,所述倾斜盘机构的上盘通过连杆与主旋翼机构上的桨夹相连,所述倾斜盘机构的下盘通过连杆与所述控制舵机系统中的舵机相连,所述主旋翼机构上的旋翼形状均相同且旋翼的脊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起落架安装在主承重架的下方,在所述主承重架两侧设有用于悬挂各种载荷的承重杆。
所述主承重架包括两侧的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的前端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安装有螺母杆和固定架,发动机设置于散热器系统下方,所述发动机即安装在所述螺母杆上,所述散热器系统即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
所述主承重架上设有尾梁前支撑、尾梁中支撑、尾梁后支撑、尾梁托架和电池架,尾梁托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后端,所述尾梁托架通过基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尾梁前支撑,在尾梁托架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有尾梁后支撑,在尾梁托架的中部安装有用于放置电路电源的电池架,且在靠近所述支撑架的电池架上设有尾梁中支撑。
所述主承重架上安装有尾梁,所述尾梁通过所述尾梁前支撑、尾梁中支撑和尾梁后支撑安装在所述主承重架上,所述减速器的尾翼输出轴由所述尾梁中穿过并与尾翼机构相连。
所述散热器系统除散热片外还包括水管和缓冲容器,散热片通过水管与发动机上的冷却系统进水端相连,发动机上的冷却系统出水端与缓冲容器相连,所述散热片、发动机上的冷却系统以及所述缓冲容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冷却水循环管路,发动机的缸头排气管与所述缓冲容器相连。
所述减速器内设有输入锥齿轮、传动锥齿轮和输出锥齿轮,所述输入锥齿轮、传动锥齿轮和输出锥齿轮依次啮合,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输入锥齿轮固连,减速器的主旋翼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锥齿轮固连,减速器的尾翼输出轴与所述输出锥齿轮固连。
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安装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从动同步带轮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入轴上,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相连。
所述主旋翼机构包括桨夹基座和桨夹,其中桨夹基座固定安装在减速器的主旋翼输出轴上,桨夹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桨夹基座上,桨夹上设有桨夹连接件,所述桨夹上的桨夹连接件通过连杆与所述倾斜盘机构的上盘相连。
所述尾翼机构包括齿轮箱、舵机架和尾部旋翼机构,减速器的尾翼输出轴与所述齿轮箱的输入轴相连,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与尾部旋翼机构相连,舵机架安装在所述齿轮箱上,在所述舵机架上安装有控制尾部旋翼机构倾角的舵机。
所述齿轮箱内设有互相啮合的输入锥齿轮和输出锥齿轮,齿轮箱的输入轴与所述输入锥齿轮固连,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所述输出锥齿轮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功率大,机身重量达200公斤,载荷重量达25公斤,在发动机功率增大的同时依然能够有效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4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轴整体式轴承拆装工装结构
- 下一篇:折叠式螺旋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