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模块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5450.0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姚长标;原锡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模块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模块检测电路,特别适用于433M的无线模块检测。属于无线信号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智能设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无线智能家电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不断进入到家庭的各个方面。在无线智能家电产品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品各个部分进行仿真测试和联合整机测试两个阶段的调试,保证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在整机进行联合测试这个环节中,各部分无线通讯模块由于没有仿真设备的帮助,在发现产品通信出现问题时,研发人员只能通过重新仿真家电产品的方式检测漏洞,从而使产品的流程一直在仿真-联机-仿真的反复循环中进行,流程繁琐且复杂,工作量大,耗时大,使得产品开发周期漫长,成本高,不得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和推广。
因此,如何开发一个测试方案,使得产品调试流程和时间得到缩减,是设计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线智能家电研发调试繁琐、复杂,导致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线模块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无线模块检测电路,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无线接收电路、主控电路和电平输出转换电路,主控电路输入端与无线接收电路输出端相连、输出端接电平输出转换电路输入端,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输出RS232通讯格式信号,构成无线信号接收处理结构;无线接收电路、主控电路、电平输出转换电路各设有一个控制输入端,电平输出转换电路的控制输入端外接上位机的控制输出端,电平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主控电路连接无线接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构成对无线接收电路1控制结构。
实际应用中,主控电路通过SPI通信方式设置无线接收电路的参数,在外接的上位机中进行处理显示,实现对不同无线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判断故障的所在。上位机可以采用工业控制机、PC机或手提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由无线接收芯片U3、电容C2-C16、电阻R1、电感L1-L5和天线ANT连接构成;U3的第1-3脚为无线接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电路的单片机芯片U1的第15脚、第17脚、第14脚相连,U3的第4脚通过电感L1接电源V3.3,U3的第5脚通过电容C5接地GND,U3的第7脚直接连接到U1的第10脚;晶振ZTA1的两端并联到U1的第8脚和第10脚,电容C2和C3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晶振ZTA1的两端、另一端接地GND;U1的第9脚、第11脚、第14脚、第15脚和第18脚对接并连接到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GND;电容C7、C8、C11、C12的一端分别接U3的第11脚,第14脚、第15脚和第18脚、另一端接地GND;U3的第13脚与电容C10、电感L2的一端相连,电感L2另一端与电感L5、电容C9的一端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与U3的第12脚、电感L4的一端相连,电感L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3接地GND;U3的第16和第19脚接地GND,U3的17脚通过电阻R1接地GND;电感L5的另一端与电容C15、电感L3的一端相连,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16、电容C14的一端相连,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到天线;电容C15和C16的另一端接地GND。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电路由单片机芯片U1、晶振Y1和电容C17-C20连接构成;U1的第14脚、第15脚、第17脚为主控芯片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无线接收电路的无线接收芯片U3的第3脚、第2脚和第1脚,U1的16脚连接到U3的第20脚;U1的第9脚接电源V3.3,U3的第7脚接地GND;晶振Y1并联到U1的第5脚和第6脚两端;电容C19和C20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晶振Y1的两端、另一端接地GND;U1的第4脚和第8脚通过电容接地GND;U1的第2脚和第3脚为主控芯片电路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阻R2和R3连接到电平输出转换电路的转换芯片U2的第11脚和第12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5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