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单筒烟囱筒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6209.X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柴俊;贾军刚;宁世龙;王振泽;薛立民;任广保;白晓;徐永贵;王雪红;张亮;张小乐;王义红;柴良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3J13/02 | 分类号: | F23J13/02;B32B13/12;B32B27/04;B32B27/06;B32B7/12;B32B1/08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电厂 湿法 脱硫 烟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烟囱,特别涉及一种燃煤火力发电厂烟气湿法脱硫后所使用的单筒烟囱筒身。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燃煤火力发电厂烟囱的结构选型一般采用单筒式、套筒式或多管式。烟囱的设计要以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为原则,要进行综合成本核算,从电厂的重要性、烟囱的运行条件、烟气的腐蚀性等级、设计年限、施工质量、施工难度、施工速度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后,确定出适合工程特点的设计形式。单筒烟囱以其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的特点,在一段时间内得以广泛选用。常规的单筒烟囱筒身构造由承重结构钢筋混凝土筒壁、保温隔热层及内衬三层组成烟囱筒身,也有一些是在钢筋混凝土筒壁内侧,又增涂刷1-2道防腐涂料的防腐型单筒烟囱。但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工艺的采用,要求取消旁路烟道以及多数业主取消了GGH烟气加热系统;此时,烟气温度已经大大降低,基本保持在50℃左右。按常规单筒烟囱砌筑内衬材料来看,满足防腐和抗烟气冲刷没有问题,其保温隔热性能相对以往有很大提高。通过分析传统保温隔热层的存在已显保守,且保温隔热层的存在,对于现阶段湿烟囱的防腐抗渗呈负面影响。常规单筒烟囱混凝土筒壁施工缝的严密性得不到保证;加之筒壁施工时遗留的模板对拉螺栓孔,由于数量众多,整体封堵质量不易把控,容易形成薄弱点。另外,常规砌筑内衬砌体的横、竖灰缝(尤其是竖缝)不易饱满,造成砌体的气密性不好;又由于现阶段大多烟囱均处于正压运行,腐蚀性湿烟气容易透过内衬和保温隔热层在混凝土筒壁内侧冷凝结露,并不断在保温隔热层处积聚大量酸液,严重腐蚀烟囱混凝土外壁。在正压烟气的连续作用下,筒壁薄弱点(施工缝、模板对拉螺栓孔等)渗出酸液,形成漏点,特别是冬季,时有结冰现象发生,对混凝土筒壁有冻胀作用。此时,保温隔热材料也极易受潮而降低隔热效果,从而增大了钢筋混凝土筒壁的温度应力,促使了筒壁裂缝的开展,腐蚀和裂缝的交替作用,加速了钢筋混凝土烟囱的损坏。保温隔热层的存在,多了一道工序,并使得在施工中多种材料的运输、保管复杂化,进而增加了业主的投入费用。保温隔热材料多具易燃性,对于施工安全是一个隐患,相应增加了安全控制环节。保温隔热层面积庞大、高空作业,且多与内衬施工交叉作业,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单筒烟囱筒身,解决了现有烟囱筒身存在的筒身腐蚀渗漏严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单筒烟囱筒身,包括承重结构钢筋混凝土筒壁和烟囱筒身内衬,在承重结构钢筋混凝土筒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在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内侧面上设置有胶泥粘结层,在胶泥粘结层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烟囱筒身内衬。
所述的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的厚度为1.5-2毫米,所述的胶泥粘结层的厚度为5-10毫米。
本发明通过取消保温隔热层,增加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使得砌筑内衬对该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直接形成物理保护,以承受烟气冲刷,抵抗机械与化学腐蚀;使得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则对钢筋混凝土筒壁加以防腐保护;钢筋混凝土筒壁仍作为承重结构。本实用新型筒身构造功能明晰,经济易行,施工效率提高,技术性可靠,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单筒烟囱筒身,包括承重结构钢筋混凝土筒壁1和烟囱筒身内衬3,在承重结构钢筋混凝土筒壁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4,在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4内侧面上设置有胶泥粘结层2,在胶泥粘结层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烟囱筒身内衬3。
所述的玻璃丝布树脂复合层4的厚度为1.5-2毫米,所述的胶泥粘结层2的厚度为5-1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6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