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体生物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7029.3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汪学杰;牟希东;胡隐昌;宋红梅;刘奕;罗渡;赖明信;杨叶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3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生物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体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生物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生物净化是通过水生生物类群的新陈代谢,使水体中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降低、毒性减轻,乃至完全消失的过程。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质为碳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碳化合物一般经过一系列的分解、氧化,最终转化为CO2或CO32-,小部分被水生植物吸收,大部分溢出水体进入大气,碳化合物分解氧化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都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因此通常不是水体生物净化的对象,而氮化合物一般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作用,产生NH3和NH4+,这2种物质之间时刻发生着相互转化,在一定PH条件下形成一定比例的动态平衡。NH3对水生动物有较大毒害,同时它也是水生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包括细菌和浮游植物等)的重要营养物质,是导致“藻华”发生的罪魁祸首,因此水体生物净化的主要对象是氮化合物。
水体生物净化按功能生物的类别分为水生植物类和微生物类二类,每一类都有若干个形式。其中,水生植物一般用于大型水体净化,其工作能力取决于种植面积,其工作效率常常难以满足高外源污染进入的水体的净化需要。而微生物类主要包括开放式的光合菌型、利用硝化菌的过滤砂缸、过滤槽、生物膜、微生物絮团等。
过滤砂缸由于管道小、过滤材料密度高,只能用于净化悬浮物很少的水体,如鱼缸、水族馆、工厂化养殖水池等,过滤槽通常为固定装置,最适宜使用的场所是鱼缸、室内小型水泥池,使用位置相对固定,而且造价均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水体,制作简易,成本低廉,易于安装,搬迁方便,清洗容易,不会堵塞的水体生物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体生物净化装置,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以及两端分别与上夹板和下夹板固定连接的绳状附着基,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两端连接有调节绳。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浮筒,浮筒上设有若干连接上夹板的挂钩。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浮筒为两端封堵的PVC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夹板的两端均连接有吊坠。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绳状附着基为若干平行排列且两端分别与上夹板和下夹板固定连接的化学纤维绳。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夹板包括两片并排设置且可通过螺丝紧固以夹紧化学纤维绳上端的上分板,下夹板包括两片并排设置且可通过螺丝紧固以夹紧化学纤维绳下端的下分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分板和下分板为竹板或塑料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水体生物净化装置中,绳状附着基提供很大的表面积供硝化菌着床,调节绳分为两根,并分别系牢上夹板与下夹板,在替绳状附着基承重的同时,也可调整长度调节绳状附着基的松弛度。使用时安放于水体流动的位置或用其它器械制造水流,使硝化菌持续工作,即可不间断地处理水流携带的氨氮。因绳状附着基的化学纤维材质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供硝化菌附着,因此具有强大的工作效能,由于本装置对水流的阻滞作用小,对流速的消耗较小,有利于保持水流通畅,同时也减少制造水流所需的能耗,本实用新型制作简易,成本低廉,安装、搬迁、清洗都很方便,一个池塘中安装多个该装置,可显著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养殖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体生物净化装置,以上夹板1与下夹板2分别固定的绳状附着基3的两端,调节绳4为2条绳,分别系牢上夹板1与下夹板2,替绳状附着基3承重,并通过调整其长度调节绳状附着基3的松弛度,浮筒5通过挂钩7与上夹板1平行连接,吊坠6系于下夹板2的两端使之下坠,以保持调节绳4呈伸展状态,通过加重吊坠6及改变吊坠6系绳的长度可调节装置所处的深度。
在池塘中使用本装置时,可将本装置环绕于增氧机轴心4m-5m的位置,浮筒5低于水面0.1m,可根据池塘面积及养殖密度确定放置本装置的量,需要时可在每个增氧机外环绕排列最多6圈本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7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湿地-生态塘复合系统
- 下一篇:离子交换除盐制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