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收集铁屑的磁性吸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8372.X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2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熊伟强;罗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7/00 | 分类号: | B08B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莞穗大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收集 铁屑 磁性 吸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吸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收集齿轮加工过程中飞溅四散的铁屑、加工机床内部死角残留的铁屑的磁性吸屑器。
背景技术
在当前国家提倡节能环保的机械加工时代,滚齿行业兴起了大量干式滚齿机,传统滚齿机也改造成为干式加工,然而在干式加工过程中,金属切屑因为没有了大量切削油的覆盖,往往会出现切屑乱飞的现象,也给操作人员在加工和清理时带来很大的不便,稍有不慎可能会被飞出来的切屑伤到自身。
另外,模具行业加工深框大模块时,金属铁屑往往不好清理出来,用风枪清理时,铁屑乱飞很容易伤到操作者自身,如不及时清理出来对加工刀片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现很多企业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也使得加工成本大幅度提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20073099.2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力吸屑器,由永磁铁、壳体、铜片条、软铁条、旋转块和底盖一起构成,壳体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壳体空腔的内壁上交错地贴有弧状的铜片条和软铁条,椭圆状的永磁体设置在壳体空腔内,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旋转块,旋转块通过椭圆状孔套在永磁体的顶端,壳体的后端设有底盖。该磁力吸屑器通过永磁体与铜片(抗磁物质)、软铁(可在短时间内磁化与退磁)间的关系,通过吸附外壳的设计,可通过转动旋转块改变吸屑器的吸屑与去屑功能的实现,但该吸屑器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去屑时,若永磁体与铜片的角度不完全重合则导致吸附在外壳上的铁屑无法掉落,去屑不完全,操作不方便,实用性差,不利于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收集铁屑的磁性吸屑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好,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收集铁屑的磁性吸屑器,该磁性吸屑器包括强力磁铁、防磁拉杆、中空的吸附筒和防磁挡屑环,所述强力磁铁与所述防磁拉杆连接,所述防磁挡屑环固定套设于所述吸附筒外,所述强力磁铁、所述防磁拉杆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吸附筒内,且所述防磁拉杆的末端露出所述吸附筒外。
其中,所述吸附筒包括吸附端和掉屑端,吸屑时,所述强力磁铁位于所述吸附端,所述防磁拉杆位于所述掉屑端;去屑时,所述强力磁铁位于所述掉屑端,所述防磁拉杆伸出所述吸附筒外。
其中,所述掉屑端的端部延伸设置有中空的加长杆,所述防磁拉杆的末端露出所述加长杆外。
其中,所述防磁挡屑环与所述吸附端端部的距离等于所述强力磁铁的长度,所述防磁挡屑环与所述掉屑端端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强力磁铁的长度。
其中,所述吸附筒的长度为所述强力磁铁的长度的2-2.5倍。
其中,所述防磁拉杆的末端设置有手持部。
优选地,所述手持部为拉环或手拉圆珠。
其中,所述吸附筒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强力磁铁呈圆柱状,所述强力磁铁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吸附筒的内径。
其中,所述防磁挡屑环呈圆环状,所述防磁挡屑环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吸附筒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防磁挡屑环呈圆环状,所述防磁挡屑环的内侧周向设置有圆环状凸台,圆环状凸台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吸附筒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收集铁屑的磁性吸屑器是利用强力磁铁的磁性通过吸附筒吸附大量铁屑,然后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将防磁拉杆拉起,使强力磁铁移动到吸附筒的另一端,通过防磁挡屑环防止铁屑跟着强力磁铁走,此时吸附筒吸附有铁屑的一端完全失去磁力,铁屑由于重力作用全部脱落。本实用新型的拉杆式的设计,充分的解决了磁铁容易吸铁屑而不容易掉落的难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好,便于推广应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4中包括有:
1——强力磁铁 2——防磁拉杆
21——手持部 3——吸附筒
31——吸附端 32——掉屑端
33——加长杆 4——防磁挡屑环
41——圆环状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83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