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层站挡板的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9766.7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0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文景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景必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钱品兴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挡板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梯层站挡板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为安全乘运电梯设置有一个轿厢和一个对重,通过钢丝绳将他们连接起来,钢丝绳通过驱动装置(曳引机)的曳引带动,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在电梯内导轨上做上下运动。
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和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电梯行驶到目的层后会自动开门,此时,层站门槛和电梯轿厢门槛需平行一致。
理论上,电梯设备平层的位置误差要求在±0mm,通常情况下此误差允许在±10mm。一旦超过±10mm范围,乘客有可能被层站门槛或轿厢护脚板所绊倒。
综上所述,欲运行轿厢地与层门地坎达到同一平面的动作,需在轿厢外部装载感应器,与在垂直通路设置的导轨产生感应,以使层站挡板在各平层与固定支架相连。
目前固定支架、导轨以及层站挡板之间采用如下传统方式:固定支架的一面设置在导轨的背表面,另一面则与层站挡板相连。此时,与在导轨相接的表面上打上一定规格的孔并用螺丝拴住。
但由于导轨宽幅受轿厢工作负载呈多种变化,因此上述方式在进行作业时需要按导轨宽幅进行各自固定的打孔。此流程不仅繁琐,在固定导夹螺丝时预紧力影响其位置的移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梯层站挡板固定支架,使得固定支架不受导轨尺寸宽幅变化的影响,实现兼容,使作业简易;且使导夹的位置变化降至最低,缓解层站挡板的位置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电梯层站挡板的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上设有两个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装置由一个支架夹孔、一个导轨轨夹和螺钉、螺母组成,所述的支架夹孔为长条形通孔,导轨轨夹顶部设有一通孔,螺钉穿过导轨轨夹和支架夹孔与螺母连接,导轨轨夹由一根型材折弯成倒凹字形,倒凹字形导轨轨夹由左侧边高度大于右侧边高度,倒凹字形导轨轨夹左侧边底部中间设有一凸块,凸块宽度小于支架夹孔宽度,倒凹字形导轨轨夹右侧中部设有一弧形凸块,所述的两个紧固装置呈轴对称。
所述紧固装置的导轨轨夹通过螺钉于长条形通孔内滑动,并由螺母固定,固定支架通过两个紧固装置的导轨轨夹2夹持导轨的两端面。
固定支架与导轨轨夹的接触面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凸块相适配,使导轨轨夹位置的变化降到最低,并紧紧栓住导轨及支架。
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有导轨插块,所述固定支架与导轨插块构成T字形结构,固定支架通过导轨插块插入导轨的滑行轨道。
所述支架夹孔设于固定支架的支架本体上,在支架夹孔侧旁的支架本体上设有阴刻标度,标示滑动距离,也使挡板位置正确无误。
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的强度不弱于传统固定方式,可将繁琐的作业流程变得简易,提高固定支架标准规格产品的生产;压导板、螺丝、面积与重量整体的变小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加之,在组装轨夹时适当利用预紧力,可防止固定支架的脱离及位置移动;最后因在标度上进行准确的阴刻(区域指定线),使层站挡板在于感应设备的相接中无任何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层站挡板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固定支架与导轨及层站挡板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固定支架与导轨及层站挡板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螺钉2导轨轨夹3支架本体4导轨插块5螺母6阴刻标度7滑行轨道8挡板9挡板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相信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
本实施例中的电梯层站挡板的固定支架,如图1所示,由支架本体3、导轨轨夹2以及导轨插块4构成。
首先,支架本体3下表面的中央固定有导轨插块4,形成T字形结构;
其次,在支架本体3上冲压与导轨轨夹2对应的长条形通孔,作为支架夹孔;以及支架本体3与导轨轨夹2的接触面上划割出插槽,插槽要与与导轨轨夹的凸块相适配,以固定导轨轨夹2,使导轨轨夹位置的变化降到最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景必,未经文景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9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盘往复式动力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冻干机板层整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