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2744.6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5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为敬;颜秀;徐苗;王磊;彭俊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F1/1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文姬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显示成像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最终的期望是能够模拟现实,实现3D显示。区别于助式3D显示技术,裸眼3D显示不需要观看者佩戴任何辅助设备就能感受到立体效果,更重要的是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因此裸眼3D显示技术成为显示技术的最终趋势。
裸眼3D显示技术主要分为狭缝光栅技术、柱透镜光栅技术和指向光源技术三种。光栅式3D显示技术最为成熟,因为它在结构、光学原理上拥有特别的优点,结合显示面板结构能够设计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立体效果好的裸眼3D显示设备,并且光栅式3D显示器能够与以往的2D显示器兼容,同时在显示时可以进行2D/3D转换,由此光栅式立体显示器在很多应用领域最有可能实现市场化。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如智能手机、便携式游戏、TV等设备上,但是这些LCD需要背光源才能正常工作,即产生更大功耗,以及限制体积进一步小型化。
OLED显示屏作为最具潜力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它具有自发光特性,同时顶发射OLED器件在亮度和开口率上具有很大提高,能够解决传统3D显示系统存在低亮度的问题。顶发射AMOLED显示屏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玻璃衬底1、TFT器件结构层2、AMOLED器件结构层4、TFT器件与AMOLED器件之间的绝缘层3和玻璃包封盖5。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实现轻薄、低功耗、高亮度、高分辨率、小视区串扰的立体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顶发射AMOLED显示屏和狭缝光栅,所述顶发射AMOLED显示屏包括在玻璃衬底上依次排列的TFT器件结构层、绝缘层、AMOLED器件结构层、玻璃包封盖;所述狭缝光栅设置在玻璃包封盖的外侧或者内侧。
所述顶发射AMOLED显示屏为正置型TEOLED的顶发射AMOLED显示屏或倒置型TEOLED的顶发射AMOLED显示屏。
所述狭缝光栅为具有电致变色特性的狭缝光栅;所述狭缝光栅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个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通过供电电路与顶发射AMOLED显示屏的基板驱动电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发射AMOLED显示屏的玻璃包封盖上设置狭缝,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结构简单,产品具有轻薄、低功耗、高亮度、高分辨率、小视区串扰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选择电致变色材料,实现2D/3D的自由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顶发射AMOLED显示屏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采用底发射AMOLED显示屏的立体显示装置的4视点示意图。
图4为图3对应的亮度曲线图。
图5为采用顶发射AMOLED显示屏的立体显示装置的8视点示意图。
图6为图5对应的亮度曲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包括顶发射AMOLED显示屏和狭缝光栅,所述顶发射AMOLED显示屏包括在玻璃衬底110上依次排列的TFT器件结构层120、绝缘层130、AMOLED器件结构层140、玻璃包封盖150;所述狭缝光栅160设置在玻璃包封盖150的内侧,子像素尺寸为70um×210um,子像素到光栅的距离为0.48mm。
下面以相同显示面积的底发射AMOLED显示屏替换本实施例的顶发射AMOLED显示屏,与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作比较,图3为采用底发射AMOLED显示屏的显示装置的4视点示意图;图4为采用顶发射AMOLED显示屏的立体显示装置(即本实施例)的8视点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2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料眼镜鼻托组装结构
- 下一篇:光学模组及头戴式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