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锁用拉丝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2896.6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谢长江;唐蔷;郑胜清;彭寿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锁 拉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用拉丝,尤其涉及一种转弯接头拉丝。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拉丝开启式门锁的已得到广泛应用。带有侧移门的商务车在加油时如果没有锁好,侧移门有可能会滑开,导致加油口盖被打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加油口盖设置移门限位互锁装置,但由于加油口盖和移门在车内的布置一般是空间上有夹角的位置,常用的直拉丝在互锁装置中由于软管空间折弯不固定,当折弯角度或半径过小,会出现拉丝卡死的现象,即行程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拉丝在使用时易出现转弯角度和半径过小的情况,提供了一种转弯接头拉丝,使得拉丝具有固定的转弯角度和半径,能够大大降低拉线运动中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门锁用拉丝,包括拉线和套于拉线外的套管,所述拉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套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固圈和第二加固圈,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加固圈之间设置有转弯接头,所述第二加固圈和第二连接头之间设置有固定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转弯接头的角度为90度。
进一步的,所述转弯接头与第一加固圈相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矩形边槽。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接头与第二加固圈相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二矩形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头为L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头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弯接头和固定接头内部均设置有贯穿孔,拉线分别穿过转弯接头和固定接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转弯接头,避免了拉丝出现转弯角度和半径过小造成的行程失效,且大大减小了拉线运动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2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7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连接头1、转弯接头2、第一加固圈3、套管4、拉线5、第二加固圈6、固定接头7、第二连接头8、第一矩形边槽2-1、第二矩形边槽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汽车门锁用拉丝,包括拉线5和套于拉线外的套管4,所述拉线5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1、第二连接头8,套管4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固圈3和第二加固圈6,第一连接头1和第一加固圈3之间设置有转弯接头2,所述第二加固圈6和第二连接头8之间设置有固定接头7。转弯接头2的角度为90度,转弯接头2外侧半径大小为18.25cm,转弯接头2外部设有凹槽,凹槽的设置能够保证转弯接头2在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转弯接头2在空心状态下保持弯曲,转弯接头2采用尼龙PA66-4010材料制成,当拉丝受到比较大的外界拉力时,转弯接头2也不易发生断裂。转弯接头2与第一加固圈3相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矩形边槽2-1,固定接头7与第二加固圈6相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二矩形边槽7-1,所述套管4两端分别内置于转弯接头2和固定接头7的矩形边槽内,所述第一加固圈3能够加固套管4和转弯接头2的连接,所述第二加固圈6能够加固套管4和固定接头7的连接,所述第一加固圈3和第二加固圈6均采用彩锌材料制成,转弯接头2和固定接头7内部均设置有贯穿孔,拉线5分别穿过转弯接头2和固定接头7,套管4内涂有硅油,拉线5在套管4中运动自如,无卡滞现象发生。所述第一连接头1为L型结构,第二连接头8为矩形结构。
所述拉线5与第一连接头1和第二连接头8间的拉脱力均大于等于850N,第一加固圈3和转弯接头2间的拉脱力大于等于100N,第二加固圈6和固定接头7间的拉脱力大于等于100N。
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门锁用拉丝经过96小时中性盐雾试验后表面无锈迹出现,适用于汽车互锁装置,转弯接头的设置可以避免拉丝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弯转角度和半径过小而造成的行程失效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28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从系统数据欠载异常恢复的方法
- 下一篇:实体主机与虚拟服务器转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