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3603.6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0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冬;荆轮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卓茂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687 | 分类号: | 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523119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载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直流开关多为含机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导通、切断的目的。
还有另外一种继电器为固态继电器(solid state relay,SSR),是利用一颗发光二极管(LED)等发光元件与一颗光晶体管等光接收元件做成光耦合器,触发硅控整流器(SCR)或双向硅控整流器(TRIAC),因此可以接收低压(DC或AC)信号输入,驱动高压输出,可以将输入与输出隔离,还可以控制高功率输出。
传统大功率电磁继电器最大开关频率有限(通常只有5-10Hz),动作时有很大噪音,产生电磁干扰,接触阻抗过大,导致触点导通压降较大,发热严重,触点易氧化且寿命有限,开关动作不能完全同步,触点跳动,大电流操作性能差,会产生电弧,可靠性差,控制功率高,通常高于200mW,这些缺点与电磁继电器的机械构造有关,无法改变。而常规固态继电器尽管响应速度快,可靠,无触点老化问题,但通常其开关负载能力有限,导通压降较高,其压降为一个二极管压降,通常电流切换能力都小于50A,导通压降大导致开关发热严重,功耗较高,可靠性下降,也很难做到大功率负载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功耗较高、不能承受大功率负载的缺陷,提供一种功耗较低、能承受大功率负载的直流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多个并联的负载单元和多个并联的电子开关,所述负载单元的数量与所述电子开关的数量相等,所述每一个电子开关与其对应位置的负载单元连接,还包括靠近所述电子开关所在位置、并用于对所述电子开关进行散热的散热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接触器中,所述电子开关为MOS管,所述每一个MOS管的漏极连接后接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输入端,所述每一个MOS管的源极连接后接地或接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接触器中,所述每一个负载单元包括两个电阻,每一个负载单元中的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电源保护电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MOS管的栅极和另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每一个负载单元中的另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或接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接触器中,所述MOS管为N沟道MOS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接触器中,所述电子开关的数量和负载单元的数量均为六个。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接触器中,还包括耐雪崩二极管,所述耐雪崩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或接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输出端,阴极接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接触器中,所述直流接触器设置在PCB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接触器中,所述电源保护电路还与电源单元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接触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使用电子开关取代了电磁继电器中的机械开关,取代固态继电器中的触发硅控整流器,同时各电子开关紧靠散热片,有利于热量的快速耗散,同时触点导通压降小,可以承受大功率负载,所以其功耗较低、承受大功率负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接触器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电源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电源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卓茂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卓茂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36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提高物料粉碎效率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驱动振动源工作的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