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蛇形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4692.6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9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燕;李伟达;李娟;李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6 | 分类号: | B25J9/06;B25J17/00;B63C11/5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蛇形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蛇形机器人。
背景技术
蛇形机器人以其高度的环境适应能力,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野外探测及侦查任务中,需要蛇形机器人具有在水中运动的能力,因而水下蛇形机器人具有长远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在现有技术中,涉及水下蛇形机器人的如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探查者Ⅲ,即专利号为200810229974.1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由多个模块组成,各模块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接,两相邻模块中的一个可相对另一个水平偏转及俯仰运动,每个模块由两个电动机和减速齿轮以及锥齿轮组成,每个模块具有两个自由度。但是上述水陆两栖机器人的单个模块是刚性的不能弯曲,虽能够实现在水中自由游动,但由于单个模块相对较长,不能实现柔顺灵活运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水下灵活运动的水下蛇形机器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蛇形机器人,由多个模块组成,各所述模块间固定连接,所述模块包括可多方向偏转的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两端部的连接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块外表面包覆有防水护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包括多个空心环,所述空心环均设有四个活动连接点,其中相对的两个所述活动连接点设置在所述空心环上表面,另两个所述活动连接点设置在所述空心环下表面,所述相邻的空心环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点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部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伺服电机、通过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的具有两个绕线槽的绕线轮、缠绕在所述绕线槽内的绳线、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两根导线柱,所述导线柱末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心线与所述绕线轮中心线相交,所述绳线一端缠绕在所述绕线轮上,所述绳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及本体固定在所述本体末端,所述绕线轮上的两条绳线绕向相反。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在本体两端部的两个连接部端口可以互相卡合,并且在端口两侧面各有一个封盖,便于轴承座的装配同时保持了外壳表面的近似圆柱面。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空心环内侧面上均设有四个导线孔,所述导线孔设置在所述活动连接点下方。
所述绳线穿过各所述导线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内边缘还设置有两个引导孔,两根导线柱的通孔分别正对两个绕线槽,绕线槽上的两根绳线分别穿过各相应的通孔、引导孔再穿过各空心环上的导线孔最终固定在最末端的空心环上。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所述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与所述涡轮同轴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单个模块上设置有本体及两个连接部,在连接部内设置有伺服电机及绕线轮,伺服电机带动绕线轮旋转,由于绕线轮上两条绳线的绕向相反,在绕线轮转动时,一条绳线拉紧另一条绳线放松,可以使本体向绳线拉紧的一侧收拢偏转;而单个模块上设置有两个连接部,本体内总共均布有4条绳线,通过伺服电机对绕线轮的控制可以使本体多方向偏转扭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模块本身可以多方向偏转,实现了水下蛇形机器人真正意义上的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整体呈圆柱形,在水中运动时,水流对其阻力较小,能够更灵活的运动;
3、本实用新型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绕线轮转动,控制更精确,通过控制使得本体的偏转更灵活;
4、本实用新型首部模块设置有光源及摄像头,可以清晰地记录机器人所经过的地方,便于搜索发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外壳示意图一;
图4为外壳示意图二;
图5为防水护套示意图;
图6为模块连接时绕线轮位置示意图;
图7为模块内部示意图;
图8为封盖示意图;
图9为连接部示意图。
其中:1、模块;2、本体;3、连接部;4、防水护套;5、螺钉;21、空心环;22、活动连接点;23、导线孔;31、外壳;32、伺服电机;33、绕线轮;34、绳线;35、导线柱;36、封盖;37、引导孔;38、涡轮;39、蜗杆;331、绕线槽;3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4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