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柔光汽车车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5156.8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8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再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飞乐汽车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17/10;F21V9/10;F21W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柔光 汽车 车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照明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柔光汽车车灯。
背景技术
汽车上所有的车灯都由电瓶供电,电瓶中的电是由汽油转化的,有资料表明:100瓦普通车灯照明1小时需要消耗0.38升汽油,而一辆普通车夜行时基本照明大约需要200-250瓦的负荷,也就是说一辆普通车夜行时基本照明需要消耗的汽油量为0.76-0.95升/小时,车灯的耗油量非常大。车灯的功耗大就要求汽车上配备大容量的电瓶和发动机,整车重量加重,车灯的功耗大也会加重电瓶和线路的负荷,加速电瓶和线路的老化,使用寿命缩短。另外,车灯发出的光线比较强烈、刺眼,容易产生眩光现象,影响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并且光线柔和的太阳能柔光汽车车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柔光汽车车灯,包括灯壳、灯体、反射罩,所述灯壳包括前罩、后壳,所述灯体的后端固定于所述反射罩上,所述反射罩固定于所述灯壳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胶黏剂层、蓄电池、太阳能控制器、柔光罩、柔光罩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胶黏剂层黏贴于所述后壳的内表面,所述太阳能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相连,所述太阳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灯体相连,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太阳能控制器相连,所述柔光罩固定于所述反射罩上并且所述柔光罩位于所述灯体的前方,所述反射罩的后部向一侧凸起形成滑槽,所述柔光罩支架包括柔光罩安装部和支架固定部,所述柔光罩安装部与所述支架固定部相连并且柔光罩安装部位于所述支架固定部的前方,所述支架固定部的上下两端呈U形,所述支架固定部的中部开设有将其上下两端隔断的固定口,所述支架固定部的固定口两端与所述滑槽相配合并且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支架固定部的固定口、所述滑槽的中部通过螺钉A紧固。
所述柔光罩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柔光罩安装部上。
所述太阳能电池、胶黏剂层、后壳通过螺钉B紧固。
所述太阳能电池为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所述前罩的内表面还贴覆有透明太阳能电池,所述透明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太阳能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蓄电池、太阳能控制器固定于所述后壳的外部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车灯的内部增加了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控制器控制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充电以及蓄电池供电,蓄电池用于存储多余的电能并在阴雨或夜间时释放电能供灯体使用,大大降低车灯的功耗,汽车上只需配备小容量的电瓶和发动机,减轻整车重量,减轻电瓶和线路的负荷,降低电瓶和线路的老化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2、灯体的前方增设了柔光罩,车灯发出的强烈、刺眼光线经过柔光罩后变的柔和,消除眩光现象,保障行车安全;
3、柔光罩通过柔光罩支架安装于反射罩上,支架固定部的固定口两端与滑槽相配合并且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支架固定部的固定口、滑槽的中部通过螺钉A紧固,柔光罩支架的结构简单、安装简便;
4、太阳能电池通过胶黏剂层黏贴于后壳的内表面,太阳能电池、胶黏剂层、后壳通过螺钉B紧固,太阳能电池采用两种方式固定于后壳上,固定方式简单、牢固;
5、太阳能电池选用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
6、前罩的内表面还贴覆有透明太阳能电池,透明太阳能电池的设置既能增加光电转换量、提高蓄电池的储电量,又不会影响灯体的照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灯壳,2-灯体,3-反射罩,4-前罩,5-后壳,6-太阳能电池,7-胶黏剂层,8-蓄电池,9-太阳能控制器,10-柔光罩,11-柔光罩支架,12-滑槽,13-柔光罩安装部,14-支架固定部,15-固定口,16-螺钉A,17-螺钉B,18-透明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飞乐汽车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飞乐汽车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5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