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产科用催产素自动点滴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5950.2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2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韦晓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10003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科 催产素 自动 点滴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科用催产素自动点滴调节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催产素常用于产妇的催产、引产以及防止产后出血等。一般来说,通过调节催产素药液滴注的速度可控制用药的剂量,从而可以控制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强度。应用催产素催产时,恰当地使用催产素可以起到良好的引产或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而应用催产素引产时,必须严格掌握其用药速度和浓度,这是因为,一旦催产素滴注速度过快,给药过多,将会引起强直性或痉挛性子宫收缩,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
目前,控制催产素的药液滴速一般是通过人工干预,即由医护人员监督、调节滴液的流速,从而确保催产素均匀、合理的输入,然而,当医护人员忙于接生而无暇顾及待产产妇时,催产素的滴速无法得到及时合理的调整,影响了催产素的使用效果,甚者会对产妇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科用催产素自动点滴调节装置。该装置可根据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宫缩频率及强度信号,自动调节催产素药液的滴速,即使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而无法监督药液滴速,也可保证药液均匀、合理的输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产科用催产素自动点滴调节装置,包括:
调节器、输液泵、压力传感器;
该调节器包括DSP芯片、滤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信号放大及驱动电路;
该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DSP芯片相连接,DSP芯片通过所述信号放大及驱动电路与所述输液泵相连接。
进一步的,
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贴片式压力传感器,绑扎在产妇的腹部。
人机界面通过RS485接口与所述DSP芯片相连接;
所述DSP芯片的数据输出端与医用示波器相连接;
所述DSP芯片的通过I/O接口与断电保护及报警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根据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宫缩频率及强度信号,自动调节催产素药液的滴速,即使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而无法监督药液滴速,也可保证药液均匀、合理的输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2、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及维护都很简便,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3、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既降低了人为误操作,使得用药更为准确,同时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产科用催产素自动点滴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器1、输液泵2及压力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3的数据输出端与调节器1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调节器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输液泵2相连接;
压力传感器3固定于产妇腹部,通过子宫收缩产生的压力可感测、采集宫缩频率及强度信号;输液泵2通过输液导管4与催产素容器相连接,输液泵2内设压力泵而可控制催产素药液的滴速;压力传感器3测量的宫缩频率及强度信号传输给调节器1,调节器1对该宫缩频率及强度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输液泵2调节催产素药液的滴速。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调节器1包括DSP芯片、滤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信号放大及驱动电路等,压力传感器3采集的宫缩频率及强度信号,经滤波电路的滤波、信号调理电路的处理后传输给DSP芯片,该信号经DSP芯片的模/数转换单元处理后传输至DSP芯片的CPU单元,CPU单元将收到的信号与预先设定的宫缩正常范围数据相比较,若与正常的宫缩频率及强度不同,就通过信号放大及驱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给输液泵2,由输液泵2调节药液的滴速至正常合理范围之内。
医护人员可通过人机界面设定宫缩正常范围数据、装置参数等相关数据,人机界面通过RS485接口与CPU单元相连接;当人机界面出现故障无法实现交互时,CPU单元通过数/模转换单元连接的医用示波器可观测测量数据;当装置断电时,CPU单元通过I/O接口连接的断电保护及报警电路可实现断电保护及报警功能;DSP芯片的厂家技术人员可通过工程测试接口对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升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5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