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6320.7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映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映桓 |
主分类号: | F04F5/12 | 分类号: | F04F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水泵 流体 增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央空调、集中供热以及工业冷却等循环系统中,通常加装流体增压装置,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现有各类流体增压装置的结构和实现方式各不相同,它们或是结构复杂,影响增压效能;或是制造成本高,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如中国专利ZL200620147073.4公开了一种循环接入式流体增压装置,其特点是流体由低压舱经缩径增压进入高压舱,再经循环泵引出的高压流进一步增压后,从高压出口流出,从面实现流体增压的目的,但是该循环接入式流体增压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增压节能效果明显的自增压式的流体增压节能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包括第一增压管道、与第一增压管道连通的第二增压管道以及与第二增压管道连通的第三增压管道,所述第一增压管道包括内壳、分别位于内壳的上、下两端的吸水口与第一喷射口、连接于吸水口两侧的第一法兰,所述吸水口、第一喷射口以及内壳相连形成第一增压仓,所述内壳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斜壁、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斜壁连接的第一及第二内直壁以及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内直壁垂直连接的第一及第二底壁,所述吸水口位于第一及第二斜壁和第一及第二内直壁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喷射口为第一及第二底壁相对的孔隙,所述第一及第二内直壁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右下倾斜一次增压孔、二次增压孔,所述二次增压孔位于一次增压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增压仓通过一次增压孔及二次增压孔与第二增压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管道包括由所述内壳与外壳相连形成的第二增压仓,在内壳的第一内直壁及第二内直壁相对于第二增压仓的面还设有喷水隔离壁,所述外壳包括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斜壁连接的第一及第二外直壁、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外直壁垂直连接的第三及第四底壁,所述第一及第三底壁之间、第二及第四底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二喷射口,在第三及第四底壁的外侧还分别连接有第二法兰,在第一及第三底壁上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喷射隔离圈,在第二及第四底壁上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二喷射隔离圈,第一及第二喷射隔离圈的内径在朝向第一、第三、第二、第四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以形成内径上大小下的环形喷射室,在第一及第二外直壁上均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右下倾斜的三次增压孔和四次增压孔,所述四次增压孔位于三次增压孔的下方,所述二次增压仓通过三次增压孔以及第四次增压孔与第三增压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增压管道包括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外直壁连通的第三增压仓,所述第三增压仓包括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外直壁连接的第一及第二上斜壁、分别与第一及第二上斜壁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竖直壁、分别与第一及第二竖直壁连接的第一及第二下斜壁,所述第一及第二上斜壁与第一及第二外直壁连接处位于三次增压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及第二外直壁还开设有一沿水平方向右左下倾斜的第三喷射口,所述第一及第二下斜壁与第一及第二外直壁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喷射口的下方。
其中,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外直壁朝向第三增压仓的一面还设有垂直于第一及第二外直壁的第一隔离柱以及第二隔离柱,在所述第三增压仓的第一及第二竖直壁上还设有垂直于第一及第二竖直壁的第三隔离柱以及第四隔离柱,所述第一隔离柱以及第三隔离柱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第一隔离柱以及第三隔离柱之间具有孔隙以形成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隔离柱以及第四隔离柱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第二隔离柱以及第四隔离柱之间具有孔隙以形成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位于第一连通孔的下方。
其中,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内径小于第一连通孔的内径。
其中,所述吸水口的内径沿所述第一增压仓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增压仓的内径相等。
其中,所述环形喷射室上部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内径。
其中,所述环形喷射室的上部内径沿所述第二喷射口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第二喷射口的内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原材料、外形美观的特点,在不改变水泵功率的情况下对流体有显著加速作用,并特别针对第三增压仓的结构进行改进,极大的提高了循环水泵的工作效率,使得整个循环水泵液体增压装置在不影响增压功能的情况下,结构更为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映桓,未经梁映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63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细同轴电缆外皮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有四氟醚唑的杀菌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