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翻式可折叠车用逃生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6425.2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林育兹;陈毅龙;王一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3/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翻式 可折叠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客车辆,尤其是涉及适用于各类载客车辆,车内人员在危机时能够快速逃生的一种下翻式可折叠车用逃生窗。
背景技术
车祸频有发生,有人为纵火、撞车失火、高温自燃引起的火灾,也有各种原因导致的碰撞、翻车、甚至沉入水域,甚至是恐怖劫持等事故。车内人员如果自身不能及时逃离车厢或得不到外界施救,对生命的危害将更为严重。因此,车辆逃生窗口的通畅性、便捷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从目前看,各类公交车、大客车等的逃生窗口却令人堪忧。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豪华客车采用全密闭的车窗设计,遇到车祸时必然无法迅速疏散车内人员;如果遇到火灾事故或恐怖分子劫持等其它灾难,客车自动门的电路系统极易被破坏或恐怖分子把守,导致车门在短时间内难以打开甚至是无法打开,这会进一步增加逃生的难度。为此,近几年国内外都在研究和设计车辆的各种逃生窗装置。目前的市场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破坏式逃生窗。通过破坏车窗的方式来开启逃生窗口,典型代表为逃生锤和安装于车窗上的爆破装置。使用逃生锤需要不小的力气,并且需要懂得正确的击打位置,通常在短时间内难于开启逃生窗口;而爆破装置存在可靠性与安全性的问题,爆破的玻璃碎片极有可能对周围人员带来身体伤害和心理恐慌。
2.上翻式逃生窗。使用时需要车内人员使用较大力气向上翻开逃生窗口,由于无支撑臂,还需要车内人员继续撑起逃生窗才能使车内人员进行逃出。这种逃生窗口装置存在耗时耗力,也影响车内人员的逃出机率。
3.推拉式逃生窗。推拉式逃生窗开启的窗口面积很小,只能满足少部分人在有限的时间内逃出。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815276A提供一种发生火灾险情时快速有效开启的车辆应急逃生窗,包括车窗和窗框,车窗下边和窗框下边铰接;该车辆应急逃生窗还包括常态下将车窗的其它边从车外侧贴靠在窗框相应边上并锁紧,在应急时外推车窗的上边将车窗与窗框分离以开启车窗的应急开启装置。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007614U提供一种客车逃生窗,包括安装在客车车厢上的窗体、锁紧装置、转盘连杆装置、电机、感应电路、司机按钮及机械开关;通过电动机转动带动打开锁紧装置;感应电路和司机按钮通过继电器与电机连接,且感应电路在感应到烟雾浓度超过预设值时或司机按钮在被按下时均触发继电器启动电机,进而应急开启逃生窗。
上述几种逃生窗装置除了各自的局限性外,还共同存在二大问题:其一,逃生窗的出口与地面距离过高,即车内人员必须跳出窗口才能逃生。这种“跳车式”的逃生,一方面极易让逃出人员意外受伤;另一方面对老弱病残者增加了逃生难度。其二,逃生窗口较小。一方面是对体形高大和老弱妇幼者,逃出过程中容易被卡在逃生窗口,影响逃生窗口的疏散效能;另一方面人们在危急情况面对狭小的逃生窗口,会加剧互相推挤等无序情况的发生,进而影响逃生速度或导致人员受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通过电控开启或人工开启的一种下翻式可折叠车用逃生窗,开启后的逃生窗下翻自动折叠成台阶,避免“跳车式”的逃生方式,可使车内人员迅速安全地逃离车厢。
本实用新型包括窗外框、带玻璃的窗内框、折叠中板和折叠底板;
所述折叠底板、折叠中板、窗内框依次由下而上通过铰链结构安装在窗外框内部,窗外框安装于外界车身骨架上,折叠底板通过铰链与窗外框底部连接,折叠中板通过铰链与折叠底板连接,窗内框通过铰链与折叠中板连接,窗内框顶部与窗外框通过锁定机构连接,折叠底板与折叠中板之间设有自锁式气弹簧,自锁式气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结构安装在折叠底板和折叠中板上;窗内框与折叠中板之间设有气弹簧,气弹簧一端通过铰链结构与窗内框相连,另一端通过铰链结构与连杆一端相连,连杆另一端与外界车身骨架相连;所述窗外框设有左锁孔、右锁孔和上锁孔。
所述锁定机构为齿轮齿条式三向锁,设有锁盒、左锁杆、右锁杆、上锁杆和齿轮;左锁杆一端位于所述左锁孔内,左锁杆另一端设有齿条,该齿条与所述齿轮一侧啮合;右锁杆一端位于所述右锁孔内,右锁杆另一端也设有齿条,该齿条与所述齿轮另一侧啮合;上锁杆也设有齿条,该齿条也与所述齿轮啮合,齿轮安装于锁盒内;齿轮一端装有电磁开关,齿轮另一端设有钥匙孔。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窗内框与窗外框通过锁定机构联接,锁定机构为齿轮齿条式三向锁构成,锁定机构通过电磁开关和人工钥匙两种并联方式开启,无须电机或其它复杂机构进行驱动,分别为:司机端通过按钮控制电磁开关自动开启三向锁;车内人员端通过钥匙手动开启三向锁,可提高开启逃生窗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6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浮门底梁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折叠装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