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初沉池污泥水解反应开发碳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8977.7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业钢;刘智晓;郭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初沉池 污泥 水解 反应 开发 碳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初沉池污泥水解反应开发碳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处理的废水的量以及处理标准都日益增加与提高,相应的污泥产量也日益增加,这些污泥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对环境构成巨大的污染威胁。目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导致脱氮除磷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污水处理厂通常通过投加外部碳源来解决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但现行的投加甲醇的方法,存在着价格昂贵,有毒性等缺点,同时也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致使污泥的产量大幅增加,对于污水厂的长期运行很不经济。为了解决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实现初沉污泥的资源化,需要对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初沉池污泥水解反应开发碳源装置,通过对初沉污泥进行水解、发酵,产生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挥发性脂肪酸碳源,补充除磷脱氮所需碳源,减少外加碳源的用量,降低运行成本。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初沉池1、提升泵2、污泥发酵水解池3、水解搅拌机4、污泥循环泵5、污泥浓缩池6和上清液储池7,初沉池1的一侧下方连接有提升泵2,提升泵2的一侧连接有污泥发酵水解池3,污泥发酵水解池3内设置有水解搅拌机4,污泥发酵水解池3的一侧连接有污泥浓缩池6,污泥发酵水解池3与污泥浓缩池6之间的下方连接有污泥循环泵5,污泥浓缩池6的一侧连接有上清液储池7。
所述的水解搅拌机4的功率密度为5-10W/m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初沉池1内的污泥在提升泵2的作用下进入污泥发酵水解池3,水解搅拌机4搅拌污泥,污泥在污泥发酵水解池3内停留2-3天,充分水解,污泥中的颗粒状有机物溶解,发酵成挥发性脂肪酸碳源,发酵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6,在池内沉淀浓缩,污泥和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溶解性有机物随上清液进入到上清液储池7内,作为补充碳源,污泥浓缩池6内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循环泵5回流到污泥发酵水解池3内,回流到污泥发酵水解池3内的污泥回流比为污泥进泥量的50%,一部分作为剩余的污泥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颗粒状有机物,提高了有机物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外部碳源的利用及初沉淀污泥产率,同时也降低了运行成本,水解产生的碳源促进了强化生物除磷和脱磷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初沉池1、提升泵2、污泥发酵水解池3、水解搅拌机4、污泥循环泵5、污泥浓缩池6和上清液储池7,初沉池1的一侧下方连接有提升泵2,提升泵2的一侧连接有污泥发酵水解池3,污泥发酵水解池3内设置有水解搅拌机4,污泥发酵水解池3的一侧连接有污泥浓缩池6,污泥发酵水解池3与污泥浓缩池6之间的下方连接有污泥循环泵5,污泥浓缩池6的一侧连接有上清液储池7。
所述的水解搅拌机4的功率密度为5-10W/m3。
本具体实施方式工作原理为:初沉池1内的污泥在提升泵2的作用下进入污泥发酵水解池3,水解搅拌机4搅拌污泥,污泥在污泥发酵水解池3内停留2-3天,充分水解,污泥中的颗粒状有机物溶解,发酵成挥发性脂肪酸碳源,发酵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6,在池内沉淀浓缩,污泥和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溶解性有机物随上清液进入到上清液储池7内,作为补充碳源,污泥浓缩池6内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循环泵5回流到污泥发酵水解池3内,回流到污泥发酵水解池3内的污泥回流比为污泥进泥量的50%,一部分作为剩余的污泥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颗粒状有机物,提高了有机物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外部碳源的利用及初沉淀污泥产率,同时也降低了运行成本,水解产生的碳源促进了强化生物除磷和脱磷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8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气滞癖血型褥疮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料磁性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