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9443.6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峰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高新区金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饭煲 多用 内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饭煲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人们会觉得电饭煲煮出的米饭不够香不够入味,而往往普通的最为原始的蒸饭,却能让人们感觉到米饭的香味及味道都比较好,而现有技术中的电饭煲都是常用的煮饭工具,但电饭煲由于设计存在的问题,不能将大米直接蒸成米饭,导致满足不了一些人们对蒸饭功能的要求。本发明在不改变原有电饭锅功能的情况下,增加了能实现蒸饭功能的锅内胆,使得日常所用的电饭煲功能更加完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一锅多用的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包括锅体外壳、锅盖、锅外胆、锅内胆,该锅外胆放置于锅体外壳内,锅盖盖于锅体外壳上,所述的锅体外壳的底部设有加热功能集成装置,锅体外壳的外壳壁处设有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分别与锅外胆内所设的液位传感器和锅体外壳内的加热功能集成装置相连;所述的锅内胆放置于锅外胆内,该锅内胆的最上平面与锅体外壳的最上平面平齐;所述的锅内胆在与锅外胆相接处设有硅胶圈和固定卡扣,该硅胶圈紧贴于锅内胆的锅环下底处,固定卡扣设置于硅胶圈之下,并固定于锅内胆上。所述的锅内胆上面放置有至少一个蒸格,该蒸格叠放在一起,最上面的蒸格上盖有设有出气孔的锅盖,蒸格的底面设有蒸格汽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内胆的锅壁与锅底部都设有蒸汽孔,且该蒸汽孔的直径为0.5~2毫米;所述的锅内胆的底部为锥形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内胆的直径小于锅外胆的直径,锅内胆的深度小于锅外胆的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位于距离锅外胆底部的2~3厘米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锅多用的功能:1、可直接用锅外胆进行煮饭;2、可利用锅内胆进行食物或菜肴的蒸煮;3、多层蒸格设计可以用来蒸煮更多的食物;4、适用于需要先煮后蒸菜肴的一步式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锅内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锅内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格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锅内胆用于电饭煲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格用于电饭煲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锅体外壳; 2、锅盖; 3、锅外胆; 4、锅内胆; 5、加热功能集成装置; 6、控制面板; 7、液位传感器; 8、硅胶圈; 9、固定卡扣; 10、锅环; 11、蒸格; 12、出气孔; 13、蒸汽孔; 14、蒸格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的是一种以蒸为主的方式,结合刚开始的米水共煮使大米吸水,水面低于锅内胆底部时产生蒸气,利用蒸汽蒸出的米饭更加香气宜人,容易熟透。另外饭与被直接加热的锅体是分开的,而且中间由水作为介质,米饭不会糊化乃至烧焦现象的发生,而且保温效果更加明显。本实用新型包括锅体外壳1、锅盖2、锅外胆3、锅内胆4,该锅外胆3放置于锅体外壳1内,锅盖2盖于锅体外壳1上,所述的锅体外壳1的底部设有加热功能集成装置5,锅体外壳1的外壳壁处设有控制面板6,该控制面板6分别与锅外胆3内所设的液位传感器7和锅体外壳1内的加热功能集成装置5相连;所述的锅内胆4放置于锅外胆3内,该锅内胆4的最上平面与锅体外壳1的最上平面平齐;所述的锅内胆4在与锅外胆3相接处设有硅胶圈8和固定卡扣9,该硅胶圈8紧贴于锅内胆4的锅环10下底处,固定卡扣9设置于硅胶圈8之下,并固定于锅内胆4上,增加硅胶圈8和固定卡扣9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能使锅内胆4在锅外胆3内不易滑动。
如附图4、6所示,所述的锅内胆4上面放置有至少一个蒸格11,该蒸格11可以叠放在一起,最上面的蒸格11上盖有设有出气孔12的锅盖2,蒸格11的底面设有蒸格汽孔14;多层蒸格11设计可以用来蒸煮更多的食物。
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锅内胆4的锅壁与锅底部都设有蒸汽孔13,且该蒸汽孔13的直径为0.5~2毫米,这样米粒不会掉入到锅外胆3内。
如附图1、2所示,所述的锅内胆4的底部为锥形底部。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锅内胆4的底部与米饭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蒸汽孔13通过的蒸汽量也大;另外锥形设计可以让水与米早点实现分离,更快的产生蒸汽,便于煮熟饭的时间更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高新区金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高新区金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9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健康铁锅
- 下一篇:一种带有仿真火和音乐的新型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