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2186.1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朋;刘后祥;张银东;孙玉清;陈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柴油机 尾气 选择性 催化 还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用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处理船用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柴油机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现有船舶柴油机尾气是无脱硝处理的排放,因此,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应该进行处理再排放。现有技术中,有研究提出对船舶柴油机尾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简称SCR)脱硝处理。但尚未见有实际应用。对船舶柴油机尾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中需要氧气参与,但船舶柴油机尾气中的含氧量较低,直接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由于氧气不足,会导致反应不够完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使船舶柴油机尾气在进行脱硝反应前充分与雾化的氨水或尿素水混合,同时提高混合气体的含氧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包括置于船舶柴油机尾气排放管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还包括在尾气排放管内置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器和尾气入口之间的雾化器和螺旋叶片混合器,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喷嘴、雾化本体和喷头帽,所述雾化本体是具有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双层管套,所述雾化喷嘴为圆锥体喷嘴,圆锥体内设与圆锥体底面连通的压缩空气室,圆锥体前部侧壁上设有混合孔,混合孔内端与压缩空气室连通,外端开口,圆锥体侧壁内设有液体孔,液体孔后端与圆锥体底面连通,前端与混合孔连通,雾化喷嘴底面和雾化本体前面通过喷头帽密封连接,其中,圆锥体压缩空气室与雾化本体内管前端连通,圆锥体侧壁内液体孔与雾化本体外管前端连通,雾化本体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密封,雾化本体的内管后端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雾化本体的外管后端与还原剂源连通;所述螺旋叶片混合器置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器与雾化器之间,螺旋叶片混合器由固定在圆筒内侧壁上的螺旋叶片构成,螺旋叶片不到达圆筒中心部位,使圆筒中心部位形成直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嘴的混合孔有4~10的偶数个,沿圆锥体前部对称分布,两个对称混合孔之间的夹角为120°,液体孔有4~10的偶数个,沿圆锥体对称分布,两个对称液体孔之间的夹角为30°。
本实用新型所述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嘴的混合孔的孔径为1~5mm,液体孔的孔径为0.6~2mm。
本实用新型所述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的螺旋叶片的螺旋角为45度~6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氨水或尿素水。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中,氨水或尿素水与尾气混合的程度是脱硝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氨水或尿素水雾化程度越高,与尾气混合的程度就越高,脱硝效率会越高;同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中需要氧气参与。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利用压缩空气将还原剂(氨水或尿素水)雾化,使还原剂与尾气进行了第一次混合,同时,压缩空气也增加了尾气中的氧含量,有效的提高了脱硝效率,螺旋叶片混合器对尾气和还原剂的混合气体进行第二次混合,使混合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氨水或尿素水雾化,并与尾气充分混合,同时,为脱硝反应提供所需的氧气,提高脱硝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船舶柴油机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螺旋叶片混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螺旋叶片混合器俯视示意图
图中,1-雾化器;2-螺旋叶片混合器;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器;4-雾化喷嘴;5-内管;;6-外管;7-喷头帽;8-密封垫圈;9-压缩空气室;10-混合孔;11-液体孔;12-液管;13压缩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2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模块及照明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轧制界面油膜厚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