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3605.3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沈元明;朱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元明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樊灵芬 |
地址: | 441244***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力 电动汽车 充电 风光 互补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的发电装置,具体地是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为电动汽车上电池充电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动汽车主要是用市电为汽车的蓄电池充电作为其动力来源,用市电充电挤占了本已紧张的市电资源,充电放电过程都会造成能源损耗,让电动汽车节能大打折扣;因为现在市电主要靠火力发电供应,如大量的电动汽车用市电充电,势必会加大火电厂发电负荷,结果是增加煤、油矿物燃烧等,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让电动汽车环保名不副实;另外,每次充电时间长,一般要3—10小时才能把蓄电池充满;蓄电池容量有限,一次充电行驶里程短;电动汽车作为节能环保产品虽大力推广多年,还是不能成为汽车的主流;有一种在电动汽车上安装风光发电装置,由于发电机功率小,受电动汽车上空间限制,很难应用到电动汽车上,由于存在这些问题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风光发电自充电的电动车更是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可以减少电动汽车电池数量和用市电充电的次数,节省充电时间,减少充电浪费,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固定在汽车驾驶室尾部的两个支架上分别固定有风力发电装置,汽车驾驶室顶部上方和两个支架上方分别固定有升翼,升翼的上表面固定有光伏电池板,升翼与驾驶室以及两个升翼之间,构成风力发电装置的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是风力发电装置的叶轮为内叶轮和外叶轮组成的复合双叶轮,内、外叶轮固定在两个支架上固定的叶轮架上,内叶轮设在外叶轮内,内、外叶轮两端各设有一个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叶轮架由固定盘、外叶轮盘和内叶轮承载盘构成并通过轴承连接,固定盘与支架固定连接,内叶轮轴通过两端的轴承分别与内叶轮承载盘连接,内叶轮与内叶轮轴上的内叶轮盘固定连接,外叶轮与左右两个外叶轮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叶轮架内通过固定盘与外叶轮轴通过轴承连接,外叶轮盘固定在外叶轮轴上,左右的两个外叶轮轴在同一轴线上,外叶轮轴与内叶轮轴平行,外叶轮轴一端与发电机的轴直接或啮合连接,外叶轮轴的另一端与内叶轮轴通过齿轮啮合联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在电动汽车顶部上的升翼上的光伏电池板,利用太阳能发电,通过汽车尾部的风力发电机发电,使两种发电方式互补,汽车静止和行驶中利用风光发电,再通过整流器整流后为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是一个有内外两个叶轮的风力发电机,是由内叶轮获得风能后将内叶轮的重力转化为机械能辅助外叶轮驱动两个电机发电,内外叶轮叶片为助力叶型,使叶轮对汽车的阻力降到最小。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叶轮双发电机,并用光伏发电作为补充,同时采用升翼助力的方式,充分利用空气动力,让消耗电能最小,回收电能最大,不仅在急速行驶中能产生电能,即使停在路边只要有风和光的地方就可以为电动汽车集储电能,因此在相同续航里程的情况下比其它类型的电动车,用电量要小,回收电能要大,也就是续航能力更强,可节省电池用量,节约充电时间,减少充电次数。本实用新型可减少电动汽车电池用量并可大量减少用市电充电的次数,减少充电浪费,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这种电动车是真正意义的绿色环保电动汽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风力发电机叶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所示,在汽车的尾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支架1,风力发电装置2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架1上,两个支架1 延伸到汽车驾驶室车顶5的上方,在汽车驾驶室车顶5上方的两个支架1上分别固定有升翼4,在升翼4的上表面固定有光伏电池板3,升翼 4 与驾驶室车顶 5之间,以及两个升翼 4 之间,构成风力发电装置的风道,升翼 4是由弧面围成的前厚后薄的形如飞机翼的封闭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元明,未经沈元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3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氯提钒工艺
- 下一篇:利用煅烧、碱浸、酸洗及重选再选钒钛磁铁精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