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钒氮合金烧结推板窑腐蚀区炉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3652.8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谭超;刘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F27B9/26;C22C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11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烧结 推板窑 腐蚀 炉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钒氮合金领域的钒氮合金烧结推板窑,具体为一种钒氮合金烧结推板窑腐蚀区炉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钒氮合金烧结推板窑生产时要求将原料加热到1500℃左右高温并通入氮气氮化,700℃~1100℃强腐蚀性气体挥发区的炉膛结构是关键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只是采用抗腐蚀的镁质材料平顶的结构形式,并设置排烟口将气体排出。这样出现的问题有:在高于1100℃的反应区析出的碳气流在炉内压力场作用下从高温区往低温区流动,在腐蚀气体挥发区与腐蚀气体汇聚,难以排出,形成化合物沉积现象,造成加热元件频繁断裂,甚至炉膛堵塞的重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钒氮合金烧结推板窑腐蚀区炉膛结构,增加腐蚀气体的排出速度,降低流到低温区的碳气流流量,从而减少化合物沉积,延长加热元件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钒氮合金烧结推板窑腐蚀区炉膛结构,包括窑体、窑体内上部沿窑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温区、窑体内下部的炉腔,相邻温区之间设有排烟通道,所述温区与炉腔之间砌筑炉膛顶砖,排烟通道的烟气入口设在炉膛顶砖部位,而排烟通道的烟气出口设在窑体顶面,所述排烟通道的烟气入口为下宽上窄的喇叭形;所述炉膛顶砖的底面沿窑体宽度方向设有阻碍烟气流动的阻烟部件。
该连续制取钒氮合金的烧结设备推板窑温度范围为700℃~1100℃,跨推板窑中的第五至第七温区为腐蚀区,排烟通道的烟气入口由弧形镁砖砌筑,从炉膛顶砖开通,直至窑顶,通道的小径为φ80mm~φ180mm,喇叭口高度为100mm~150mm,大小径之比约在1.5~2之间。由于排烟通道入口为喇叭状,纵向气流经过烟气入口转弯时,阻力减小,气流回旋减少,能有效防止该区气流排出速度的降低引起的排出不顺。腐蚀区重要段阻烟部件,可减少高温区碳尘流往低温区的流动量。
所述窑体顶面外沿烟气出口外围搭设风道砖,且风道砖的后端面向窑体前端倾斜或风道砖的前端面向窑体后端倾斜,风道砖的前后端面方向与整个窑体的前后端方向一致,5-7温区之间的排烟通道外的风道砖后端面向窑体前端倾斜,使腐蚀气流顺向流动,快速排出;第七温区与第八温区之间的排烟通道外的风道砖前端面向窑体后端倾斜,使碳尘流与腐蚀气流汇聚前,排出大量的碳尘流。
所述排烟通道的烟气入口与炉膛顶砖的交界处为弧形,气流经过烟气入口转弯时,阻力减小。
阻烟部件可设置为锁口,所述阻烟部件的长度为300mm~460mm,宽度为50mm~100mm。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钒氮合金烧结推板窑腐蚀区炉膛结构,增加腐蚀气体的排出速度,降低流到低温区的碳气流流量,从而减少化合物沉积。该结构简单,实施成本较低,使用后加热元件寿命延长,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炉膛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钒氮合金烧结推板窑腐蚀区炉膛结构,包括窑体、窑体内下部的炉腔6、窑体内上部沿窑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六温区10、第七温区11,第八温区12是与第七温区11相邻的温区,但不属于腐蚀区,温区内填充隔热保温材料9,相邻温区之间设有排烟通道,炉腔6底部安装导轨5,导轨5上设有推板4,炉腔6上部沿窑体长度方向设有坩埚高度线7,第六温区10、第七温区11、第八温区12与炉腔6之间砌筑炉膛顶砖8,排烟通道的烟气入口1设在炉膛顶砖8部位,而排烟通道的烟气出口13设在窑体顶面,排烟通道的烟气入口1为下宽上窄的喇叭形,且排烟通道的烟气入口1与炉膛顶砖8的交界处为弧形;所述炉膛顶砖8的底面沿窑体宽度方向设有阻碍烟气流动的阻烟部件3。
窑体顶面外沿烟气出口13外围搭设风道砖2,且第六温区10与第七温区11之间的风道砖2的后端面向窑体前端倾斜,而第七温区11与第八温区12之间的风道砖2的前端面向窑体后端倾斜。
阻烟部件3为锁口,其长度为300mm,宽度为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36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