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胡杨树干液流观测的树皮环剥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3746.5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8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冯起;李建国;司建华;常宗强;李宗省;席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00 | 分类号: | A01G3/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胡杨 树干 观测 树皮 环剥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胡杨树干液流观测的树皮环剥刀。
背景技术
蒸腾耗水量是植物生长与环境水分研究中重要参数,其中树干液流指蒸腾在植物体内引起的上升液流,植物树干液流的测定对于建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司建华, 热脉冲技术测定树干液流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7,29:475-481.),也是探讨区域性水分供需规律、节水措施等的关键指标。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杨属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树种,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唯一的乔木树种,分布于北非、中东及我国西北干旱区的河岸和低湿的盐渍地,是中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重要乔木树种,目前,仅在我国的荒漠区保存着大面积林地,集中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和内蒙的额济纳旗。通过对胡杨树干液流的研究,能够反映极端干旱环境下的生态特征,对于更好地保护当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胡杨树干液流的观测,首要步骤是剥掉胡杨树干外表皮。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胡杨外表皮成条带龟裂状,使用一般工具剥皮时,常常会将整块表皮撕掉,从而对胡杨的正常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用于胡杨树干液流观测的树皮环剥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胡杨树干液流观测的树皮环剥刀,其特征在于:它由手握柄及设在所述手握柄顶部的环状刀片和设在所述手握柄底部的斧型刀片组成。
所述环状刀片由朝上的环状刀脊和朝下的环状刀刃相接在一起构成;所述环状刀刃与所述手握柄顶部相接。
所述斧型刀片由斧型刀脊和斧型刀刃相接在一起构成;所述斧型刀脊与所述手握柄底部相接。
所述斧型刀脊与所述手握柄底部呈120°夹角。
所述斧型刀刃的厚度小于所述斧型刀脊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环状刀片刀脊朝上,刀刃朝下,因此,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按住环状刀脊,对使用斧型刀片去除掉的胡杨外表皮部位进行微处理,通过手握柄和手指调节力度,将木质部外侧杂质刮除干净,直至露出木质部。
2、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斧型刀刃薄,刃脊宽,因此,能快速剥除掉胡杨外表皮,并可控制剥皮面积,避免其他工具剥皮时将整块树皮剥掉,提高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性化,手握柄与斧型刀片和环状刀片连接,同一器具两端均有刀片设计,可降低外出作业的负担,同时操作时简单省力,能够有效提高胡杨树干液流观测的效率,并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间接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握柄 2—环状刀片 21—环状刀脊 22—环状刀刃 3—斧型刀片 31—斧型刀脊 32—斧型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胡杨树干液流观测的树皮环剥刀,它由手握柄1及设在手握柄1顶部的环状刀片2和设在手握柄1底部的斧型刀片3组成。
其中:
环状刀片2由朝上的环状刀脊21和朝下的环状刀刃22相接在一起构成;环状刀刃22与手握柄1顶部相接。
斧型刀片3由斧型刀脊31和斧型刀刃32相接在一起构成;斧型刀脊31与手握柄1底部相接。斧型刀脊31与手握柄1底部呈120°夹角。斧型刀刃32的厚度小于斧型刀脊31的厚度。
操作时,首先将环状刀刃22和斧型刀刃32打磨光滑锋利,便于作业。然后用手握住手握柄1中间部位,用斧型刀刃32冲击胡杨外表皮,按照观测面积对表皮进行分离。最后对去除掉胡杨外表皮的部位进行微处理,用手指按住环状刀脊21,通过手指调节力度,将木质部外侧杂质刮除干净,直至露出木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37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