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道路依附式喷雾降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7805.6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贾兴利;单东辉;任君平;薛翠真;袁哲;王千涛;刘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H3/04 | 分类号: | E01H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道路 依附 喷雾 降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降尘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道路依附式喷雾降尘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但是,城市汽车的日益增多不仅导致交通堵塞、城市用地紧张,更主要的是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大大增加,大气污染日益加重。此外,城区内各种工厂、企业单位排放的烟气、PM10、PM2.5和铅等,造成城市灰霾时间越来越长,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012年2月29日,我国环境保护部公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首次将产生灰霾的主要因素—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指标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控制PM2.5的浓度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控制PM2.5浓度,除了在源头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以外,还必须对已造成空气污染的现状进行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方法和先进的治理控制系统。
现有的喷雾降尘装置,不能实现实时监控和大范围内喷雾降尘,且大都都需要专门制造支撑或传动装置,如杆式、移动式和落地式等,制造成本较高。此外,一些喷雾装置体积较大,而城市内空间范围有限,因此,该类喷雾装置并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城市道路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道路依附式喷雾降尘系统。该喷雾降尘系统能够有效的使空气中的PM2.5等粉尘带到地面上,能够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道路依附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装置和用于向喷雾装置输送水的供水管,所述喷雾装置设置在非机动车隔离带上路灯杆水平段的下方,所述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转接管,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路灯杆水平段和路灯杆竖直段并与城市供水管道相连接;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喷头支架,所述喷头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向机动车道一侧喷洒水雾的第一喷头和用于向非机动车道一侧喷洒水雾的第二喷头,所述供水管上且位于路灯杆水平段内设置有用于将城市供水管道内的水泵送至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的水泵,所述喷头支架安装在所述转接管上,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均与所述转接管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城市道路依附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降尘控制系统,所述喷雾降尘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空气中PM2.5含量的PM2.5传感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PM2.5传感器输出信号并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水泵电机工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PM2.5传感器相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驱动模块相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水泵电机相接。
上述的一种城市道路依附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电机与安装在路灯杆水平段内的蓄电池相接,所述蓄电池与安装在路灯杆水平段上的太阳能板相接。
上述的一种城市道路依附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呈倒Y字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2、本实用新型喷雾降尘系统的所有装置均依附于路灯杆而设计,不需要额外的支撑装置,进而节约成本。
3、本实用新型喷雾降尘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板为喷雾装置提供电力,环保低碳,节约能源。
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雾装置与路灯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雾降尘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车道; 2—中央隔离带; 3—非机动车隔离带;
4—供水管; 5—非机动车道; 6—城市供水管道;
7—人行道; 8—路灯杆; 8-1—路灯杆竖直段;
8-2—路灯杆水平段 9—喷雾装置; 9-1—喷头支架;
9-2—第一喷头; 9-3—第二喷头; 9-4—水泵;
9-5—水泵电机; 10—太阳能板;11—路灯;
12—PM2.5传感器; 13—转接管;14—控制器;
15—蓄电池;16—电机驱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7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