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芯子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0084.4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孟建平;李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华铁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吕爱萍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子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双芯子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一般由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芯子组成。目前,电容器一般只有一个电容器芯子,可称为单芯子电容器,单芯子电容器由于受到外形直径的限制,采用的有效宽过宽,形成喷金引出阻抗大,产热量高,造成喷金层引出与极板接触边缘电离烧蚀成线状断开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芯子电容器,通过在金属外壳中设置两个并联的电容器芯子,从而在不改变电容器外形尺寸的情况下,降低电容的有效宽,加大极板与喷金引出的接触面积,加大电流通流量,降低产热量,有效的避免电容器因其喷金层引出与极板接触边缘电离烧蚀成线状断开而失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芯子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外壳内设置有两个电容器芯子A和B,所述的电容器芯子A和电容器芯子B并联连接,并竖直叠放于金属外壳内。
所述的电容器芯子A叠放于电容器芯子B的上方,电容器芯子A的上喷金层与电容器芯子B的下喷金层相连,电容器芯子A的下喷金层和电容器芯子B的上喷金层相连且焊接有铜引线,电容器芯子A的上喷金层上焊接有铜引线。
所述的电容器芯子A和电容器芯子B为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芯子。
所述的电容器芯子A和电容器芯子B 的电容值相等。
所述的电容器芯子A和电容器芯子B的电容值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容器采用双电容器芯子并联结构,与同样电容值且外形尺寸相同的单芯子电容器相比,有效的降低了电容器的有效宽,增大了极板与喷金层引出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通流截面积,加大电流通流量,降低产热量,有效的避免电容因其喷金层引出与极板接触边缘电离烧蚀成线状断开而失效;同时,电容器芯子采用相互叠放的方式置于外壳内,有效的控制了电容器外形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芯子电容器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器芯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双芯子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1,金属外壳1里面有两个电容器芯子,即电容器芯子A2和电容器芯子B3,电容器芯子A和电容器芯子B为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芯子,电容器芯子A2叠放在电容器芯子B3上,电容器芯子A2和电容器芯子B3并联,电容器芯子A2的上喷金层通过铜线4与电容器芯子B3的下喷金层相连,铜线4从电容器芯子A2和电容器芯子B3上的中心孔穿过;电容器芯子A2的下喷金层通过铜线与电容器芯子B3的上喷金层相连;电容器芯子A2的上喷金层上焊接有两根铜引线5,电容器芯子A2的下喷金层或电容器芯子B3的上喷金层上焊接有两根铜引线5。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容器芯子结构,电容器的两个电容器芯子并联,与同样电容值且外形尺寸相同的单芯子电容器相比较,有效的降低了电容器的有效宽,增大了极板与喷金层引出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通流截面积,加大电流通流量,降低产热量,有效的避免电容因其喷金层引出与极板接触边缘电离烧蚀成线状断开而失效;同时,电容器芯子采用相互叠放的方式置于外壳内,有效的控制了电容器外形尺寸。另外,本实用新型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上分别采用两根铜引线,加大了电容器引出线的截面,降低电容器的损耗,增大了电容器的通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华铁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华铁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00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