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S型握持式假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0709.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0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文;尹丽娟;李亚平;左建飞;张卫亮;林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文 |
主分类号: | D01H1/11 | 分类号: | D01H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型握持式假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纺纱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提高高支纱线捻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环锭纺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纺纱技术,在细纱环节中,纱线是通过锭子的高速旋转实现加捻的,这就导致纱线在加捻的过程中捻度从下往上依次减小,纱线的强度从下往上也依次减小,导致在纺纱的过程当中,靠近前罗拉的纱线容易出现断头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在锭子与前罗拉之间加上假捻装置,而现有的假捻装置主要采用的是机械中心旋转假捻的方式,机械中心旋转假捻的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纱线的握持效率低,摩擦力较大导致纱线质量变差,每台细纱机需要假捻装置数目庞大,在细纱前期引纱困难,这样就大大影响了纺纱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S型的握持方式假捻装置,握持器呈细针状与纱线的接触面积较小,减小了对纱线的摩擦力;采用S型的开环握持器,试验表明纱线握持效果好,引纱效率高,解决了断线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纺纱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假捻装置引线困难,握持器效率不高,纱线仍存在断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S型握持式假捻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握持器呈细针状与纱线的接触面积较小,摩擦力小;采用开环握持器,引纱容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S型握持式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6,带轮2,轴承3,握持器5;
上述支架包括轴承固定套4,支撑杆,固定折页;固定折页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轴承固定套4与轴承3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支撑杆与轴承固定套4通过焊接连接。
上述带轮2带有中心孔,带轮分为两部分,上端为直径较大,与皮带连接,下端直径较小,与轴承内孔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S型握持式假捻装置,所述握持器采用S型的握持方式,纱线以类似S型缠绕在握持器5上,实现加捻。
上述的一种新型S型握持式假捻装置,所述经带轮2中心孔引出纱线1穿到握持器5上,应保持在一条竖直的直线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S型握持式假捻装置,所述握持器5为开环的。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标准化的设计理念,设计中应用的配件采用标准件,使该装置在安装,维护简便,且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采用S型的握持方式,握持器呈细针状与纱线的接触面积较小,减小了对纱线的摩擦力;采用S型的开环握持器,握持效果好,引纱效率高,解决了断线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纺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S型握持式假捻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握持器5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握持器5引纱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组成如下:
1纱线、2带轮、3轴承、4轴承套、5握持器、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S型握持式假捻装置包括支架6,带轮2,轴承3,握持器5;所述支架包括轴承固定套4,支撑杆,固定折页;固定折页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轴承固定套4与轴承3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支撑杆与轴承固定套4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带轮2,带有中心孔,带轮分为两部分,上端为直径较大,与皮带连接,下端直径较小,与轴承内孔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如图2-3所示,所述握持器5,采用S型的握持方式,纱线以类似S型缠绕在握持器上,实现加捻。所述穿过带轮2中心孔引出的纱线1穿到握持器5上,应保持在一条竖直的直线上。所述握持器5为开环的。
采用S型的握持方式,握持器呈细针状与纱线的接触面积较小,减小了对纱线的摩擦力;采用S型的开环握持器,握持效果好,引纱效率高,解决了断线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纺纱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文,未经王庆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0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多功能地面清洁吹干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