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易变形的两用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0803.2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4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麦包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3/00 | 分类号: | A45C3/00;A45C1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3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易 变形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不易变形的两用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包具一般分为手提包和背包,也有一部分是手提包和背包不易变形的两用包,但是存在手提或者背着的时候包容易变形的情况;另外,包上一般都会挂一些小配件,比如小玩偶、挂件等等,有时用户需要适时的改变一下包的风格,更换小配件是一种即简单又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包上的小配件都是固定在包上的,不能拆下来,这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了;再者,一般设有背带的包的背带都是通过活扣的方式进行长度调节,此种方式调节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不易变形的两用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不易变形的两用包,包括包体和背带,所述包体通过前后对称的前片料、后片料、左右对称的左片料、右片料和一个底片料拼接缝制而成,所述前片料、左片料、后片料和右片料依次首尾相连接,上部通过拉链闭合,所述左片料和右片料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挂环,所述挂环通过固定带缝制在所述左片料和右片料的外侧面上,所述前片料和后片料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拎手,所述拎手通过连接环固定在所述前片料和后片料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环上通过扣带设有一个挂牌,所述扣带穿过所述挂牌,所述扣带上套设有第一挂扣,所述扣带一端设有第一皮带扣,另一端设有第一扣孔,所述扣带通过第一皮带扣和第一扣孔首尾相连接,所述第一挂扣扣接在所述连接环上。
所述背带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挂扣,所述第二挂扣与所述挂环相扣接。
所述背带包括两段,其中一段上设有一个第二皮带扣,另一段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扣孔,通过第二皮带扣和第二扣孔相互扣接将所述背带连接为一整根。
所述扣带上设有第一套圈,所述第一皮带扣扣入所述第一扣孔之后,所述扣带设有第一扣孔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套圈内。
所述背带上套设有一个肩垫,所述肩垫上设有两个开口,所述背带穿过两个开口。
所述连接环通过连接带缝制在所述前片料和后片料的外侧面上。
所述背带上位于所述第二皮带扣的一段上设有两个第二套圈,当所述第二皮带扣扣入所述第二扣孔之后,所述背带设有第二扣孔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套圈内。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不易变形的两用包包括包体和背带,所述包体通过前后对称的前片料、后片料、左右对称的左片料、右片料和一个底片料拼接缝制而成,此种缝制方式可以对包起到很好的定型效果,不管在手提还是背带背的时候包都不易变形;所述背带通过挂环和第二挂扣与所述包体可拆卸的连接,方便了用户随时更换两种使用方式;所述挂牌通过扣带和第一挂扣挂在所述连接环上,方便了用户更换成其他的小配件,用户可以将扣带和挂牌一起更换掉,也可以只将挂牌更换成其他小配件;所述背带包括两段,通过第二皮带扣和第二扣孔相互扣接将所述背带连接为一整根,方便了用户对背带进行长度调节;所述背带上套设有一个肩垫,肩垫的面积较大,减轻了背带对用户肩膀的压迫,使用户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不易变形的两用包第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不易变形的两用包第二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扣带扣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扣带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背带;2、前片料;3、左片料;4、右片料;5、拉链;6、挂环;7、固定带;8、拎手;9、连接环;10、扣带;11、挂牌;12、第一挂扣;13、第一皮带扣;14、第一扣孔;15、第二挂扣;16、第二皮带扣;17、第二扣孔;18、第一套圈;19、肩垫;20、开口;21、连接带;22、第二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麦包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麦包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0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