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分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3266.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全;王永利;杨卫华;王平欣;孙艳玲;翟晓卉;田镕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B65G47/82;B65G47/8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式分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水线上一般都要用到分料器,分料器的作用是一次从固定位置取出一个或固定个数的零件,并将零件传送至目标位置。盘类零件如阀座等在大批量加工过程中,由于盘类零件具有一定的自重且盘类零件的高度较小,因此,盘类零件在流水线设备上分料比较困难。
现有技术中,盘类零件的分类一般通过手工或机械手等装置进行分料;采用手工方法对盘类零件进行分类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分料速度慢的不足,采用机械手进行分料,虽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由于机械手结复杂,造价较高,提高零件的制造成本,于是在大批量流水线上便出现分料装置,旋转式分料器采用定盘和动盘进行分料,但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分料器物料直接从定盘进入取料装置,物料传送过程中无缓冲,容易损坏取料装置或物料,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旋转式分料装置,该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物料在传输过程中无缓冲、物料容易损坏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分料装置,包括分料器、用于向分料器供给物料的供料装置和用于从分料器内取出物料的取料装置,所述分料器包括定盘和设置在定盘上的动盘,所述动盘上设有与供料装置相通用于使物料通过的通孔,所述定盘上设有用于储存物料的缓冲孔,所述缓冲孔与取料装置相通,所述定盘上还设有用于阻止物料进入取料装置的阻挡装置,所述取料装置上设有用于感应取料装置是否取到物料的感应装置;所述阻挡装置,包括挡片和用于驱动挡片动作的驱动单元,所述挡片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接收感应装置的控制信号;驱动单元通过感应装置进行控制,挡片动作精度高,可以保证正常情况下取料装置每次都能取得物料。
所述驱动单元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工作稳定且使用寿命长,延长了旋转式分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挡片端部设有便于插入相邻两物料之间缝隙的尖头,所述尖头的厚度小于挡片厚度,所述尖头的横截面形状为1/2圆形;通过设置尖头,使挡片更加容易插入相邻两物料之间,而且通过在尖头的横截面设置为1/2圆形,使尖头外轮廓线平滑没有尖角,避免了挡片损坏物料,使用方便。
所述供料装置为至少两个供料管;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物料管,各物料管交替工作,提高了分料器的分料效率。
所述供料管垂直设置在动盘上;通过将供料管垂直设置在动盘上,供料管内的物料在重力作用自动通过位于动盘上的通孔,供料管供料时不需要驱动装置,简化了供料管的结构。
所述取料装置包括取料气缸和设置在取料气缸上的取料盘,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调节取料盘与取料气缸之间距离的调节丝杆,所述取料气缸由感应装置控制;通过在取料盘与取料气缸之间设置调节丝杆,使取料盘与取料气缸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加宽了取料装置的使用范围,并且取料气缸通过感应装置进行控制,取料气缸动作精度高,使用非常方便。
所述取料盘上设有防止物料在输送过程中掉落凸块;通过在取料盘上设置凸块,物料在由取料装置传送过程中不容易掉落,提高了物料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所述缓冲孔的深度等于单个物料的高度;通过将缓冲孔的深度设置为单个物料的高度,避免了分料器在分料过程中出现卡住现象,提高了分料器工作时的安全性能。
所述感应装置为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装置精度高,提高了感应装置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定盘上设置用于储存物料的缓冲孔,物料由供料管穿过通孔后首先进入缓冲孔内,然后再由缓冲孔内进入取料装置,避免了物料直接进入取料装置,造成物料损坏或都取料装置损坏,提高了物料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延长了取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分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分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分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分料装置中取料装置示意图。
其中,1、分料器;2、供料装置;21、供料管;3、取料装置;31、气缸;32、取料盘;321、凸块;33、丝杆;4、阻挡装置;41、挡片;42、驱动单元;411、尖头;5、感应装置;6、物料;11、动盘;12、定盘;111、通孔;121、缓冲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3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