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卸承力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3863.X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涛;卢文书;马元春;赵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15/10;E05B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卸承力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结构,具体提供一种快卸承力锁。
背景技术
锁是各类机械设备中比较常用到的一种手动操作附件,它作为机械设备的保护装置,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小型的机械设备,相对应缺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性好的快卸承力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卸承力锁,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卸承力锁,包括:锁壳1、锁杆2、把手3、弹簧4、卡盖5、限动球6、螺栓7;所述锁壳1内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孔Ⅱ12、与通孔Ⅱ12中部相连通的水平方向的通孔Ⅰ11、设于通孔Ⅱ12左侧且上部与通孔Ⅰ11相连通的竖直方向的孔Ⅲ13;所述锁杆2右端带有钝头,锁杆2左部设有前后方向的通孔Ⅳ14,锁杆2下部设有凹槽Ⅰ15,锁杆2上部设有凹槽Ⅱ16和与通孔Ⅳ14上部相连通的孔Ⅴ18;所述锁杆2设于通孔Ⅰ11内;所述卡盖5设于孔Ⅲ13的底端;所述限动球6和弹簧4均设于孔Ⅲ13内;所述限动球6卡在凹槽Ⅰ15和弹簧4之间;所述把手3上端设于通孔Ⅳ14内,并通过螺栓7旋入孔Ⅴ18固定。
锁壳1根据功能以及其拓展需求可以设计成不规则形状,锁壳1单独成型后通过胶结共固方式与机体结为整体,锁杆2以均布载荷形式将起落架载荷传至锁壳1后扩散到机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快卸承力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性好,锁重量轻、可采用成本低材料制造,非常适合小型机械设备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起落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快卸承力锁,包括:锁壳1、锁杆2、把手3、弹簧4、卡盖5、限动球6、螺栓7;所述锁壳1内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孔Ⅱ12、与通孔Ⅱ12中部相连通的水平方向的通孔Ⅰ11、设于通孔Ⅱ12左侧且上部与通孔Ⅰ11相连通的竖直方向的孔Ⅲ13;所述锁杆2右端带有钝头,锁杆2左部设有前后方向的通孔Ⅳ14,锁杆2下部设有凹槽Ⅰ15,锁杆2上部设有凹槽Ⅱ16和与通孔Ⅳ14上部相连通的孔Ⅴ18;所述锁杆2设于通孔Ⅰ11内;所述卡盖5设于孔Ⅲ13的底端;所述限动球6和弹簧4均设于孔Ⅲ13内;所述限动球6卡在凹槽Ⅰ15和弹簧4之间;所述把手3上端设于通孔Ⅳ14内,并通过螺栓7旋入孔Ⅴ18固定。
其工作方式是:把手3放下过程中带动锁杆2转动,限动球6滑入锁杆2上凹槽Ⅰ15内,弹簧4紧压限动球6,锁杆2无法自由滚动,此时起落架上凹槽17与锁杆2咬合,锁闭合;把手3拉起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弹簧4被压缩,限动球6滑出锁杆2上凹槽Ⅰ15,锁杆2恢复自由滚动,此时起落架上凹槽17与锁杆上凹槽16对应,脱离咬合状态,锁打开。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38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窗窗锁
- 下一篇:一种超低温设备内门扣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