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发射架释放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4257.X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金延伟;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1/04 | 分类号: | B64F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发射架 释放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射架释放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发射架释放机构,保障无人机发射时可以及时可靠地释放飞机,属于航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多无人机采用零长式发射方法,由于此发射方法需要在发射前将无人机可靠地固定于发射架上,而在无人机通过螺旋桨及火箭助推器发射时,需要安全顺利地释放无人机,否则会直接导致无人机的发射失败。目前,国内外发射架释放机构结构复杂,操作繁琐,重量较重,且释放过程中易造成延迟、卡死等现象,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人机发射架释放机构,在发射前可靠地固定无人机,发射时及时将无人机释放,并在释放过程中不会对无人机造成损害,可靠性高,且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无人机发射架释放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发射架释放机构,包括限位锁、挡块、剪切销、保险销、支撑杆、扳舌、第一销轴、拉杆、斜形块、拉簧、第二销轴、锁钩和第三销轴,限位锁固定在发射架底座上,支撑杆通过第三销轴安装在发射架底座上,挡块安装在支撑杆底部,当释放机构工作时,挡块由限位锁进行限位,剪切销、保险销将支撑杆固定于发射架底座上,支撑杆内壁开槽,扳舌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在支撑杆内壁上,扳舌的一端穿过支撑杆与斜形块的斜面接触,另一端与拉杆连接,拉杆的中部与拉簧的下端连接,拉簧的上端固定在支撑杆内壁上,拉杆的上方接头与锁钩的一端铰接,锁钩的另一端与支撑杆之间的可变空间实现锁闭或者释放飞机固定销,锁钩由第二销轴固定在支撑杆上。
所述拉簧的弹性系数根据释放机构的重量设定。
所述支撑杆的旋转范围为0~90°。
所述挡块、支撑杆、扳舌、第一销轴、第二销轴、拉杆、斜形块、锁钩的材料为碳钢。
所述拉簧采用弹簧钢。
所述剪切销的剪断力根据飞机发射时的推力设定。
所述扳舌、锁钩的转动范围不小于5~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无人机发射前,保险销与剪力销将支撑杆竖直固定于发射架底座上,拉簧对拉杆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但由于与拉杆下方连接的扳舌受到斜形块的限位,使得拉杆位于最低位置,锁钩处于锁闭状态,使飞机固定销固定于锁钩与支撑杆之间,无人机得到可靠的固定;准备发射前,拔去保险销;发射时,在无人机螺旋桨及火箭助推器推力作用下,剪力销被支撑杆剪断,支撑杆向前倾斜,此时在拉簧拉力作用下,扳舌的一端沿斜形块的斜面滑动,驱使拉杆带动钩锁张开,使无人机固定销可以从支撑杆的上端滑出,从而释放无人机。支撑杆向下倾斜到达水平时,固定在支撑杆上的挡块卡入限位锁内,避免支撑杆反弹对无人机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如下:
(1)现有的发射架释放机构零部件数量多,协调关系繁琐,结构复杂,而本实用新型的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
(2)本实用新型在无人机发射后,支撑杆可以被固定于水平位置,避免了对无人机的损伤。
(3)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保证无人机在发射时能及时有效地与发射架分离,经过多次飞行试验,无一出现失误,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射架底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扳舌在斜形块斜面运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钩锁运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无人机释放机构包括限位锁2、挡块3、剪切销4、保险销5、支撑杆6、扳舌7、第一销轴8、拉杆9、斜形块10、拉簧11、第二销轴12、锁钩13和第三销轴16,限位锁2固定在发射架底座1上,支撑杆6通过第三销轴16安装在发射架底座1上,挡块3安装在支撑杆6底部,当释放机构工作时,挡块3由限位锁2进行限位,剪切销4、保险销5将支撑杆6固定于发射架底座1上,支撑杆6内壁开槽,扳舌7通过第一销轴8连接在支撑杆6内壁上,扳舌7的一端穿过支撑杆6与斜形块10的斜面接触,另一端与拉杆9连接,拉杆9的中部与拉簧11的下端连接,拉簧11的上端固定在支撑杆6内壁上,拉杆9的上方接头与锁钩13的一端铰接,锁钩13的另一端与支撑杆6之间的可变空间实现锁闭或者释放飞机固定销14,锁钩13由第二销轴12固定在支撑杆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42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活性、免还原的Cu/ZnO催化剂制备方法
- 下一篇:抗震保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