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凝器组件和换热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5308.0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8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袁国炉;梁杰波;张康文;熊建国;余凯;张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0 | 分类号: | F28B1/00;F28F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组件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凝器组件和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机组中的冷凝器的冷凝管组10’一般为多层结构,如图1所示,冷凝管组10’包括翅片12’和呈多层设置在翅片12’内的冷凝管,冷凝管在翅片12’的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11’,弯折部11’直接暴露在翅片12’的外侧。
由于冷凝管一般由薄壁管材制成,所以暴露的弯折部11’很容易受到碰撞而产生损坏,这给冷凝管组10’的生产、运输和使用均带来了困难。此外,还因为换热机组的网罩固定在壳体上,所以在换热机组的运输、安装等过程中网罩容易与弯折部11’发生磕碰,造成额外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和换热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冷凝管组的弯折部容易被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管组,包括位于冷凝管组的两端侧的两组弯折部;至少一个罩体,与冷凝管组连接,罩体包括本体和用于与网罩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本体上,本体包括保护腔,弯折部位于保护腔内。
进一步地,罩体还包括与本体连接的边板,边板向外突出于本体并且边板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的开口朝向,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边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设置在边板上并沿保护腔的开口朝向或该开口朝向的相反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罩体还包括用于与换热机组的壳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与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罩体还包括与本体连接的边板,边板向外突出于本体并且边板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的开口朝向,第二连接片设置在边板上并沿保护腔的开口朝向或该开口朝向的相反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罩体还包括用于与换热机组的壳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片,第三连接片与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片设置在本体上,第三连接片设置在本体的顶壁上,第三连接片向外突出于本体并且第三连接片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的开口朝向。
进一步地,冷凝器组件为G形冷凝器组件,冷凝管组呈G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换热机组,包括壳体和与壳体连接的冷凝器组件,冷凝器组件是上述的冷凝器组件;换热机组还包括网罩,网罩的一侧连接在冷凝器组件的罩体的第一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网罩的另一侧连接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组件设置了用于保护冷凝管组的弯折部的罩体,弯折部位于罩体的保护腔内,避免弯折部受到磕碰伤害,并且由于网罩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罩体连接,避免网罩与冷凝器组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避免了网罩与冷凝管组发生磕碰,降低了冷凝器组件在运输、装配等过程中由于被网罩磕碰而产生损失的几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凝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机组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冷凝管组;11、弯折部;12、翅片;20、罩体;201、保护腔;21、本体;22、边板;23、第一连接片;231、第一安装孔;24、第二连接片;241、第二安装孔;25、第三连接片;251、第三安装孔;100、壳体;110、底盘;120、横梁;200、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器组件,如图2至4所示,该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管组10,包括位于冷凝管组10的两端侧的两组弯折部11;至少一个罩体20,与冷凝管组10连接,罩体20包括本体21和用于与网罩20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本体21上,本体21包括保护腔201,弯折部11位于保护腔20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5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