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制动系统重联管路联接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5373.3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6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琼;崔爱萍;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4 | 分类号: | B60T1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王美健;钱成岑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制动 系统 管路 联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技术,特别是一种空气制动系统重联管路联接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内燃机车重联管一般包括列车管、总风管、平均管,俗称三管重联,列车管在机车端部是单侧布置,总风管和平均管在机车端部是是双侧布置,端部重联管数量少,大多没有防护装置。
现澳大利亚内燃机车重联管有列车管、总风管、13号管、20号管,俗称四管重联,要求所有管路在机车端部双侧布置,相应的管路在机车端部还须有防撞保护装置,由于重联管数量多,又需要防撞保护装置,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紧凑,能对重联管路进行有效防护的连接防撞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空气制动系统重联管路联接防撞装置,软管接头的集成安装,增强了空间的利用率,解决了四管重联布管难的问题,使各管路成为一个整体,在机车发生撞击时,能对重联管路进行有效支撑保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制动系统重联管路联接防撞装置,包括固定于机车端板上的安装座、以及通过螺栓连接于安装座的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的一端与重联软管连接器连接,另一端与重联钢管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除列车管单独安装防护外,总风软管接头、20和13管软管接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同一安装座上,安装座整体焊接在机车端板上,软管接头一端与软管连接器相连,一端与重联钢管相连。若机车发生撞击,软管接头所受的力将通过连接螺栓传递到安装座,再通过安装座传递到机车端板上,安装座支撑面大,结构坚实,能对软管接头进行有效防护,避免软管接头所受冲击力过大而损坏其后的重联钢管及软管接头。同时可将总风重联软管接头、20和13管软管接头选用强度高的不锈钢铸造成型,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若机车发生撞击,由于软管接头强度高于安装座,可避免软管接头率先遭到破坏而损坏其后的重联钢管,从而对重联管路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制动系统重联管路联接防撞装置,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接头安装板和“L”形的第二接头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二接头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接头安装板的底面上,且所述第一接头安装板的底面与第二接头安装板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筋板,在所述第一接头安装板和第二接头安装板的底面上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软管接头。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安装座由两个安装板及筋板焊接而成,使得安装座支撑面大,结构坚实,能对重联管路进行有效支撑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制动系统重联管路联接防撞装置,在所述第一接头安装板的顶面上还设有第二筋板,所述第二接头安装板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到机车端板上的槽钢支撑。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第二筋板可增强第一接头安装板的强度,使得第一接头安装板能够承受其上连接的两个软管接头所带来的重量,确保结构的稳靠。槽钢支撑用于将整个安装座固定于机车端板上,确保整个防撞装置的结构稳靠,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制动系统重联管路联接防撞装置,软管接头的集成安装,增强了空间的利用率,解决了四管重联布管难的问题,使各管路成为一个整体,在机车发生撞击时,能对重联管路进行有效支撑保护;
2、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制动系统重联管路联接防撞装置,软管接头的集成安装,使各管路成为一个整体;安装座上设置的纵向的腰形孔,满足了管路互换调整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后视图。
图中标记:1-重联软管连接器;2-软管接头; 3-安装座; 4-连接螺栓; 5-重联钢管;3-1-第一接头安装板;3-2-第一筋板;3-3-第二接头安装板;3-4-第二筋板;3-5-槽钢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5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功率传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