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稀土氧化物灼烧生产线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7362.9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5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邱光怀;周国明;周健;朱亚清;贺国伟;蒋宏;蒋洪才;邹建东;陈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稀土(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F27D17/00;C01F1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黄杭飞 |
地址: | 2131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氧化物 灼烧 生产线 余热 利用 系统 | ||
1.一种稀土氧化物灼烧生产线余热利用系统,具有电阻炉(1),所述电阻炉(1)包括炉体及电炉控制系统,所述炉体包括预热区(11)、中部高温区(12)和后部冷却区(13);所述预热区(11)前端设有进料口(14),冷却区(13)后端设有出料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13)上部设有水冷装置(2),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固定设置在冷却区(13)上部的冷却槽(21)和设置在冷却槽(21)一侧或分别设置在冷却槽(21)两侧的进水管(22)和出水管(23),所述出水管(23)与外部的热水收集桶(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氧化物灼烧生产线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收集桶(3)有两个,包括第一热水收集桶(31)和第二热水收集桶(32),所述出水管(23)与第一热水收集桶(31)相连,所述第二热水收集桶(32)与第一热水收集桶(31)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管道上部还设有第一水泵(4),所述第二热水收集桶(32)通过管道与草酸稀土沉淀系统相连,所述第二热水收集桶(32)与草酸稀土沉淀系统之间设有第二水泵(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土氧化物灼烧生产线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4)与第一热水收集桶(31)和第二水泵(5)与第二热水收集桶(32)之间均设有阀门(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土氧化物灼烧生产线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水收集桶(31)与第二热水收集桶(32)上均设有水位自动控制装置(9);所述第一热水收集桶(31)与第二热水收集桶(32)外部设有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氧化物灼烧生产线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21)呈长方体,冷却槽(21)内部固定设有若干挡流隔板(7),所述挡流隔板(7)一端与冷却槽(21)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槽(21)另一侧内壁之间设有开口(8);所述相邻两挡流隔板(7)与冷却槽(21)内壁之间的开口(8)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稀土氧化物灼烧生产线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8)宽度为2~5cm;所述相邻两挡流隔板(7)之间的距离为10~30c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稀土氧化物灼烧生产线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2)位于靠近出料口(15)的冷却槽(21)一端,所述出水管(23)位于远离出料口(15)的冷却槽(21)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稀土(常州)有限公司,未经中铝稀土(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73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本地词库提供输入候选词条的方法与设备
- 下一篇:阻燃皮革软包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