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气源动态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7463.6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龙伍见;霍春秀;康建东;李磊;逄锦纶;兰波;许慧娟;李强;高鹏飞;徐鹏;陈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74 | 分类号: | F16K11/074;F16K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气源 动态 分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分离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多气源动态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低于5%甲烷浓度的瓦斯由于其利用的经济性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直接被排到大气中。由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空排到大气中的甲烷对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随着瓦斯利用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国家对大气环境治理成都的加大,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将在绿色环保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做出卓越表现。
低浓度瓦斯利用中,气体往往需要被分流到多个相同的装置中,按照一定的时序分别进行利用,如蓄热氧化或催化氧化。气体分流到各个装置中需要多个气体切换阀按一定时序进行切换工作。一方面,由于一般管径较大(在DN1000以上),设置的换向阀尺寸相应较大,造成了装置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换向阀的频繁切换同时也影响了阀门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简单的气体分流装置,采用旋转方式实现多路气源的分流与换向取代繁琐的多阀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气源动态分流装置,包括腔体、旋转轴、带有第一进气口的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和分流结构,所述旋转轴、上旋转叶片和下旋转叶片由上至下设置在腔体内;所述上旋转叶片、分流结构和下旋转叶片设置在旋转轴上,上旋转叶片跟随旋转轴旋转;所述腔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气源入口,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分流出气口;所述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旋转轴上的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将腔体划分为多个隔离区,每个隔离区与一个分流出气口相对应;气体由第一气源入口进入到腔体内,通过旋转的上旋转叶片,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到隔离区,再经由不同的分流出气口流出。
进一步,所述下旋转叶片跟随旋转轴旋转,所述下旋转叶片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腔体的侧壁下部上设置有第二气源入口,气体由第二气源入口进入到腔体内,通过旋转的下旋转叶片,气体从第二进气口进入到隔离区,从不同的分流出气口流出;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流入的气体进入到不同的隔离区。
进一步,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旋转叶片将腔体划分为多个隔离区,分流后的气体再从不同分流出口流出,然后旋转叶片旋转一定角度,使叶片进孔对应下个工位的隔离区,实现气流的换向,依次旋转,则实现气体的动态分流。该装置同样适用于多气源合流应用,气源由侧壁多个出口进入,分别从气源入口流出,实现多气源动态合流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简单,采用旋转方式实现多路气源的分流与换向取代繁琐的多阀门控制,以弥补国内在大流量、多气源气体分流装置的空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例的一种多气源动态分流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2为示出的一种多气源动态分流装置的A-A剖视图;
图3为示出的一种多气源动态分流装置的B-B剖视图;
图4为示出固定于旋转轴的旋转叶片图;
图5为示出腔体内气体分流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例的一种多气源动态分流装置结构图;
其中,
101第一气源入口; 102、腔体;
103、出水口; 104、旋转轴;
201-205、分流出气口; 401、第一进气孔;
402、上旋转叶片; 403、第二进气孔;
404、下旋转叶片; 506、分流结构;
501-505、分流出气孔; 507、隔离区;
601、第二气源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74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自由度机械腕和新型六自由度DELTA机器人
- 下一篇:展开式弹簧铜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