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竹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8326.4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8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郝际平;于金光;田黎敏;郑江;赵淋伟;田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2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具体涉及一种原竹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大多仍是传统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不论从资源与能源的耗费、土地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角度来考虑,均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建材产品。竹子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原竹建筑,但现有的原竹墙体由通过原竹之间的捆绑构成,施工麻烦且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原竹墙体,该墙体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并且节能环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竹墙体包括若干纵向分布的原竹、若干横向分布的钢板以及若干对交叉分布的竹条,每页钢板均与各原竹固定连接,每个竹条均与各原竹固定连接,任意一对交叉分布的竹条均设于相邻两个钢板之间;
所述原竹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钢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钢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竹楔子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将原竹与钢板固定连接。
所述竹条与原竹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
相邻两个原竹之间的间距为30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竹墙体包括若干纵向分布的原竹、若干横向分布的钢板以及若干对交叉分布的竹条,每页钢板均与各原竹固定连接,每个竹条均与各原竹固定连接,钢板穿过各原竹,原竹及钢板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竹楔子穿过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将原竹与钢板固定连接,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安全性极高,原材料运输方便,同时节能环保,另外,每对交叉分布的竹条设于相邻相个钢板之间,从而有效的增强了原竹墙体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原竹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钢板、2为原竹、3为竹条、4为竹楔子、5为第一通孔、6为第二通孔、7为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竹墙体包括若干纵向分布的原竹2、若干横向分布的钢板1以及若干对交叉分布的竹条3,每页钢板1均与各原竹2固定连接,每个竹条3均与各原竹2固定连接,任意一对交叉分布的竹条3均设于相邻两个钢板1之间;
所述原竹2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5及第二通孔6,钢板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钢板1的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7,竹楔子4穿过所述第二通孔6及第三通孔7将原竹2与钢板1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竹条3与原竹2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相邻两个原竹2之间的间距为30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竹墙体的制作过程为:
先在各原竹2的左右侧面方向上开设第二通孔6,然后前后侧面上开设第一通孔5,然后在钢板1上开设第三通孔7,钢板1上相邻两个第三通孔7的间距为300mm,然后将钢板1穿过个原竹2,然后通过竹楔子4穿过第二通孔6及第三通孔7将钢板1与原竹2固定连接起来,操作方便、简单,并且节能环保,原材料便于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83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培花墙单元及其水培花墙
- 下一篇: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