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3089.0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陈德学;盛鹰;齐宏;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嘉泽正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32 | 分类号: | E04G3/3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结构 升降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
背景技术
脚手架(scaffold)为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为建筑领域的通用术语,随着建筑领域的迅猛发展,目前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对脚手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已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目前超高层建筑施工多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但传统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满足使用需要、保持架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在建筑上的附着强度,一般需搭设4~5层的高度,且架体从上到下都比较宽,然而实际施工时作业人员更多的只是使用在建楼层对应的1~2层架体,在此之下的架体只起边缘防护的作用,因此传统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面的2~3层就显得太宽。主要存在的缺陷是架体材料的浪费,环保性差;架体重量大,安装、拆卸工作量大;架体升降和使用时荷载较大。因此基于前述的问题,有必要针对现有升降脚手架的结构做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包括脊柱结构组件和防护网板,所述脊柱结构组件包括导轨、脊柱、内转换件和外转换件,所述脊柱的内翼缘通过沿所述脊柱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内转换件与所述导轨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脊柱的外翼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脊柱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用于与防护网板连接的外转换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脊柱为“H”字型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一个内转换件为四个侧面围成的中空结构,位于一个侧面的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脊柱内翼缘连接的安装孔,位于与之相对设置的另一个侧面的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连接的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外转换件的中部为凸起、两侧为平面,所述凸起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防护网板连接的安装孔,所述为平面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脊柱外翼缘连接的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提升系统,所述提升系统包括电动葫芦本体、传感器、电动葫芦主吊钩、固定吊挂件和移动吊挂件,所述固定吊挂件安装在所述脊柱上,所述移动吊挂件用于安装在建筑的承力点上,所述电动葫芦本体通过电动葫芦主吊钩连接在所述传感器上,所述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固定吊挂件上;所述电动葫芦本体还通过主绳与移动吊挂件相连接,所述主绳一端固定在电动葫芦下吊钩上,另一端穿过悬挑转向装置使主绳转向后固定在移动吊挂件上,用于由电动葫芦本体通过主绳为导轨提供带动升降防护屏上升或下降的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副绳转向滑轮组件,所述副绳转向滑轮组件安装于脊柱的内翼缘上,所述电动葫芦下吊钩还与下吊钩连接件连接,所述下吊钩连接件通过副绳与移动吊挂件连接,所述副绳一端固定在下吊钩连接件上,另一端穿过副绳转向滑轮组件使副绳转向后固定在移动吊挂件上,用于由副绳、副绳转向滑轮组件与主绳、悬挑转向装置组成绳链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副绳上设置有张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脊柱结构组件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脊柱结构组件间隔排列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外排立柱,所述外排立柱与所述脊柱结构组件交叉间隔排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内排立柱,所述一根外排立柱与一根内排立柱相对设置成一组,其至少为两组,所述一个脊柱结构组件设置在两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个脊柱结构组件之间设置有横向檩条,所述横向檩条固定在所述脊柱的外翼缘上,所述导轨穿过设置在建筑上的导向座,所述两根横向檩条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板,所述两个脊柱之间还设置有斜向交叉的剪刀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嘉泽正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嘉泽正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3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