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3896.2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柯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顺广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2 | 分类号: | E05D3/02;E05D5/02;E05D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页 | ||
技术领域
一种连接件,特别是一种合页。
背景技术
合页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转动的机械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合页通常只能设定转动功能,没办法实现在设定的位置停止转动,且使用合页的例如柜门关闭时与柜体碰撞会发生发出噪音,且合页的结构过于复杂,成本高,现有技术还未解决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场合,转动过程静音,没有噪音,可以自由转动到指定角度,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合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合页,包括:第一叶片,转动连接于第一叶片的第二叶片,第一叶片设有中空的第一限位部,第二叶片设有中空的第二限位部,容纳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卡接件,连接于第一叶片和限位部之间的第一止挡件,连接于第二叶片和卡接件之间的第二止挡件,将卡接件转动固定于上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内的固定件。
前述的合页,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交叉设置。
前述的合页,第一止挡件为止挡凹槽,第二止挡件为止挡凸起。
前述的合页,第一限位部为第一中空管,第二限位部为第二中空管。
前述的合页,卡接件为贯穿于第一中空管和第二中空管的中间圆梢。
前述的合页,固定件为一端包裹中间圆梢,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内的弹簧梢。
前述的合页,还包括:置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并套于卡接件外的垫片。
前述的合页,垫片为塑料片。
前述的合页,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上设有安装部。
前述的合页,安装部为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场合,同时合页转动过程静音,没有噪音,可以自由转动到指定角度,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位于止挡位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自由转动时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 第一叶片,2 第二叶片,101 第一中空管,201第二中空管, 3 止挡凹槽,4 止挡凸起,5 中间圆梢,6 垫片,7 安装孔,8 弹簧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合页,包括:第一叶片1,转动连接于第一叶片1的第二叶片2,第一叶片1设有中空的第一限位部,第二叶片2设有中空的第二限位部,容纳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卡接件,连接于第一叶片1和限位部之间的第一止挡件,连接于第二叶片2和卡接件之间的第二止挡件,将卡接件转动固定于上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内的固定件。
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交叉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止挡件为止挡凹槽3,第二止挡件为止挡凸起4,第一限位部为第一中空管101,第二限位部为第二中空管201,卡接件为贯穿于第一中空管101和第二中空管201的中间圆梢5,固定件为一端包裹中间圆梢,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内的弹簧梢8。;止挡凸起4穿插在止挡凹槽3内,到设定的止挡角度时,止挡凸起4与止挡凹槽3卡死,实现止挡的目的;中间圆梢5卡接并转动在第一中空管101、第二中空管201内,同时起到卡接和限位转动的作用。弹簧梢8的设置可以和中间圆梢5配合,既不影响中间圆梢5转动,也能避免中间圆梢5脱落。
为了让合页在转动时静音,还包括:置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并套于卡接件外的垫片6;作为一种优选,垫片6为塑料片。
为了连接其他设备,第一叶片1和第二叶片2上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为安装孔7。
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场合,同时合页转动过程静音,没有噪音,可以自由转动到指定角度,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顺广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顺广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3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