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4174.9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飞;胡光忠;徐高飞;宋相吉;郑银河;向荣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巫敏;钱成岑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实现山区、丘陵一带作业的便携式插秧机,属于插秧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我国粮食产量40%。目前,由于插秧机生产技术要求高,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我国的机插率只有7.1%,原因是国内生产的插秧机产品适用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引进的插秧机产品价格高,与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影响了插秧机的推广使用。同时,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插秧机作业才刚刚起步,生产批量小,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而在中西部山区一带的插秧机由于诸多原因致使插秧机插秧质量差,适应性低等问题已经屡见不鲜。而大型插秧机又不能适应,在广大农村由于单块田小,不适合大型机械耕作,加上大型设备价格高,能耗大,维护费用大,搬运困难,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等要求,使水稻机械化插秧有了很大制约,为了减小国内外插秧技术的差距,实现东、西部地区的插秧平衡,提高实际生产效率,需要设计一种新型便携式插秧机以解决西部地区插秧问题。
针对插秧机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新的机型,如符合山区作业的中华四十龄插秧机,发明人曹步贤曾经申请4个专利,分别是:1.专利号为:CN95237301.7,名称为《一种插秧机的分秧机构》;2. 专利号为:95237302.5,名称为《一种插秧机的送秧机构》;3. 专利号为:93234125.X,名称为《插秧机》;4. 专利号为:93234860.2,名称为《插秧机》。
上述插秧机虽然能够解决插秧机在山区作业的的问题,但是由于杂交水稻的分蘖多,机器分不开秧苗,容易把秧苗的根和茎撕断,带来分秧不均,伤秧率高,漏插、漂秧率高,均匀性差,协调性差等诸多实际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山区、丘陵一带作业的便携式插秧机,解决现有插秧机分秧不均,可靠性低、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插秧机,包括机架、秧箱、行走轮、传动机构、插植机构、分秧机构、送秧机构和拖板,所述秧箱设于机架上,且秧箱能绕机架转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号轴、二号轴、三号轴、设于三根轴上的链传动以及三号轴上的牙嵌式离合器,所述行走轮通过三号轴设于机架上,行走轮的转矩通过三号轴和牙嵌式离合器传递给链轮传动机构,链轮传动机构将动力源分化到送秧机构、分秧机构和插植机构三个传动系统上;所述分秧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垫块、设于一号轴上的分秧凸轮和固定于机架上的一对分秧推杆,分秧凸轮约束分秧推杆在机架上的往复摆动;送秧机构包括设于一号轴两端的勾秧爪、送秧凸轮、送秧夹片以及与勾秧爪焊接的秧针,一号轴的转矩带动送秧凸轮轨迹变化;所述插植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曲柄摇杆机构、插爪和挡秧板,所述插爪接过勾秧爪的秧苗并插入泥土,所述挡秧板焊接在机架的套筒上。
作为优选方式,还包括拖板,所述拖板底部设有一对八字形的分泥块,拖板左右及前面设有斜向上60度的错泥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分秧凸轮的结构为腹板式,分秧凸轮通过平键连接于一号轴上,垫块焊接在机架上面。
作为优选方式,在推杆与机架之间设有拉伸弹簧。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插爪上焊接有扶秧块。
作为优选方式,一号轴通过滑动轴承与机架相连,二号轴通过滑动轴承与机架相连,三号轴与离合器连接,且其端部与行走轮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插秧机可以适应山区难以普及机械化的水田,分秧能力强,均匀度高,接秧及插秧效果优良。与传统插秧机相比,
1.将固体勾秧爪设计成活动式,灵活性强,有一定的吃秧余量,尽量避免秧苗被撕裂,减小伤秧率,而且在勾秧瞬间减小漏秧率;
2.增加行走轮取代原有插秧机的手动提供力矩,减轻使用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同步作业能实现秧苗距离的一致性,并能有效调节插秧深度,以及减小漂秧率,还便于搬运;
3.增加与秧苗的接触面积,防止形成剪切现象从而减小伤秧率,并辅助位置处于水平的秧苗有效地完成垂直插秧;
4.插爪设置扶秧块是起到扶苗作用,提高插秧的稳定性,插秧深度趋于一致,减小了漂秧率;
5.设置离合器,能实现工作部分与动力装置分离,并有效地实现插秧机的空转运动,从而便于单列的调头以及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4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压发动机废气余能利用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油菜播种分种装置